义府的“嘉禾祥瑞”送上的次日,便有御史数人连同慨激昂地上书声称:长流人李义府假造祥瑞欺君罔上罪在不赦,乞按律严加处置。如是一通奏折上去,顿时又掀起了另一通铺天盖地的弹劾风潮,有道是无人雪中送炭,有人雪上加霜。 就在这个当口,内宫忽地传来讯息——李治风疾发作,朝政大事,但由皇后佐太子处置!谁都知道武后如今身怀六甲行动不便,这所谓的皇后佐太子,便和单单的太子监国没什么两样,而太子李弘恰恰是和李义府不对盘的。于是乎,所有人都认为,李治这是借太子当由头措置,李义府此番绝无幸理。 然而,平常耳根最软的太子李弘这一回却让东宫属官大跌眼镜——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因为,李弘以国家尚有大事,无需在一个长流人身上缠夹不清的名头,申斥了好些不依不饶的官员。本该承担辅佐之职的武后却在含凉殿中独自安胎,似乎压根没有出来指手画脚的打算。 对于那些气势汹汹的朝臣而言,这就犹如使尽全身力气,却一拳打在了棉花堆上,胸闷得简直要吐血。直到这时,刘祥道才暗自后悔,不该让上官仪这个对太子影响最大的太子太傅去了洛阳。毕竟,他这个宰相虽说是太子宾客,影响力却极其有限。 始料不及的是那些大臣,然包括李贤。武后生日一过,他别提有多悠闲了。今天这位国公请他喝酒,明天那位大将军邀他看歌舞,后天又是什么文人雅士邀他吟诗作对……总而言之。仿佛那纷纷乱乱的杂事对他压根没有影响似的,就连出入东宫的时间也少了,不虞有人注意到他这个沛王在中间搞了什么名堂。 袁天罡见了李贤一次之后,便离开了清都观不知所踪。李贤也没指望能够留住这位出了名神通广大的人物。但却惦记上了清都观地梅花。因此,在百官上窜下跳的当口,他却悠悠然来到了至德观。 “赏梅?昨儿个晚上刚刚下了雪。可不正是赏梅好时节!” 贺兰烟闻言自然乐意,而这一日正好都在至德观中的李焱娘等人则一个劲地撺掇着屈突申若,说是大家一起去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