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人相互的嘀咕着,永健这孩子虽然只有13岁,但从小就聪慧,早点晚点定亲都没什么,主要是金珠这个孩子,虽然年纪还小,但不趁着这个时候好好教导,等以后蒋保山重新娶个媳妇再来管教,可能就有些来不及了。百度搜索读看看更新最快)。
别的不说,就仅手上的针线活,没个几年功夫是学不好,等成亲以后又是生娃又要照顾家里人,没多少时间能花在学针线上,农家的妇人,每天忙出忙进的一大摊子事,更何况赵家人口多事情多,也只有年纪小的孩子有空闲能学东西,错过了这个时候,将来想要学会学好可就艰难了。
赵家人做事效率,大体得出结论后就和赵盛商量,让他找个时间把赵家人的意思递给蒋保山,如果没有其他意见,那两家人就结个小儿女亲家。蒋保山这人实在、有手艺,很对赵家人脾气,两家人算是门当户对,金珠年纪小,什么事情都还来得及教,只要把亲定下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赵盛媳妇教带着,不愁将来不是家里的一把好手,而且从小亲近婆家长大,这感情上也更亲厚。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孩子自己对眼。
赵家人在儿女成亲的这件事情上,和其他人家不同。
赵家祖上曾经拜在一位木匠大师门下,学会了很多绝活,成了远近有名的木匠师傅,赵家也因此发迹,为了手艺能一直传承并发扬创新,祖上定下了一条家规,年轻一辈的赵家子孙,在掌握了自家技艺后都必须外出磨练。
为了心无牵挂专心提高技艺,大多赵家子孙都是未成亲前离家,外出磨练的时间长短完全没有定数,家里安排亲事的常规做法就失去了作用,很多时候,赵家人大都是一个人出去一家人回来,渐渐的,赵家人在家人成亲的事情上,习惯的由当事人自己拿主意。
赵永健的爷爷一辈,因为资质的限制,祖上的许多技艺没能学会,赵永健的爹和大伯当然也就没学到好技艺,赵家传家百年的木匠绝艺,到了现在就成了仅仅能养家糊口的手艺,整日里忙着做各种木活赚钱养家的时间都不够,外出磨练的事情当然也就不能成行。
磨练的事情还没有完全淡出赵家人的脑海,家人成亲的习惯也还在继续保持,看见赵永健和金珠如此的亲近,又与蒋家很对脾气,赵家人非常自然的点头赞同。
只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他们从来没有询问过当事人的意见。
“老二,你找个时间去和蒋保山通个气,问问他有啥意见。”大家正说着,赵盛进了工棚,赵老爷子就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告诉了他。
“呵呵!爹,这事我早些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正好遇见个机会,也探了探蒋保山的口气,他也很喜欢我们家永健,心里乐意着呢!”听到自己爹和哥哥说起金珠的事,赵盛心里也很高兴,到底是一家人,看人看事的眼光还都一样,只是这事情现在还不好说。
赵老爷子闻言哈哈一笑:“乐意就好,老大,你找个时间和老二一起上门去商量下这事,既然两家都没什么意见,早点定下来让老二媳妇多照看着点金珠,有些事情现在可以开始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