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刘璟乘马车离开了官衙,返回自己的府中,宽大的马车在大街上辚辚而行,数百名骑兵护卫左右,马车内,刘璟正闭目思考今天的发现,以杨彪为首的士族竟然介入了丕植之争,无论如何,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他刘璟,都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年以来,刘璟便一直将争取北方士族的支持作为他的重要战略加以实施,不惜将大量官职通过公开举士的方式让给了北方士族子弟,他的这项战略也获得了成功。
但以杨彪为首的士族转而支持曹植,这无疑就是在他刘璟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路,或许北方士族认为,曹刘之争会延续数十年,所以他们须在长远打算的同时,也要考虑眼前利益,曹植无疑是顾全眼前利益的最好选择。
说得直率一点,这其实就是一种两面三刀的做法,在敌对两方都进行押注,这种做法当然令刘璟恼火,他有一种遭到背叛的感受,刘璟眯起了眼睛,有时候他付出得太多,对方反而不会珍惜。
这时,马车忽然减速,他听见车外有人在说,“在下弘农杨训,奉家主之令求见汉王殿下。”
‘杨训?’刘璟透过薄薄的车帘,看到了这个杨训,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模样看起来挺精明,侍卫长李青上前禀报道:“弘农杨训奉家主之令求见殿下。”
弘农杨氏的家主就是杨彪,奉家主之令求见,也就是说他应该带有杨彪的信件,刘璟点点头,“带他回府!”
马车继续启动,带着杨训向汉王府驶去
刘璟换了一身衣服,来到了贵客堂,此时杨训在客堂中有些坐立不安,毕竟他要面对汉王,他深知这次会面关系到杨家未来的地位,他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这时,堂下传来脚步声,旁边侍卫提醒道:“汉王殿下到!”
杨训慌忙起身,只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文士不慌不忙走来,杨训稍稍一愣,他没有见过刘璟,在印象中,刘璟应该是金盔金甲,霸气十足的大将才对,不料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士子。
但一瞬间杨训便反应过来,现在是在家中,刘璟当然不会身着盔甲,他上前深施一礼,“杨训参见汉王殿下!”
刘璟微微一笑,“原来是弘农杨少林,久仰了!”
杨训心中顿时一阵激动,汉王竟然知道他是弘农名士,而不再说他是杨太尉之侄,这让他的虚荣心大大满足,他又连忙取出杨彪的信,双手呈给刘璟,“这是我家主给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刘璟接过信,一摆手道:“杨先生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刘璟却不急着看信,而是笑着问杨训道:“听说杨先生得崔琰举荐,准备在下月入仕为官,不知将官居何职?”
杨训心中一跳,汉王居然连这件事都知道,他的情报是何等厉害,他有些难为情道:“估计是不入流的小官罢了,让汉王殿下见笑,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任命。”
刘璟略作试探,便知道杨训此来确实和曹植无关,他自称的曹植幕僚不过是一面之辞罢了。
刘璟拆开杨彪之信,他仔细看了一遍,果然如他所料,杨彪在信中希望他能支持曹植继承世子之位,使北方能重振士族儒家,恢复朝纲。
刘璟心中一阵冷笑,这个杨彪当真是老糊涂了,曹植若恢复大汉朝纲,重尊刘协为帝,那他刘璟算什么,难道让他刘璟也尊奉刘协为帝吗?
在核心利益面前,杨彪居然要求自己让步,以杨彪数十年的官场经验,这不会是他的愚蠢思虑,只能说,这些名门士族的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
刘璟心中恼火,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微微笑道:“杨太尉居然亲自写信给我,由此可见他对我刘璟的信任,请杨先生放心,我会充分考虑他的意见,尽量不让杨先生白跑一趟。”
刘璟举起手中之信,“也不会让他白写这封信。”
杨训大喜,他没想到刘璟态度竟是如此和蔼可亲,和传闻中的冷酷无情大相径庭,他起身深施一礼道:“殿下的仁德,微臣感激不尽!”
刘璟命人送走了杨训,他负手沉吟片刻,对旁边侍卫道:“速去把林进找来见我!”
十天后,曹操派出的使者董昭抵达了成都,董昭为人正派却又善于变通,谋略过人,曾是袁绍帐下著名谋士,后来为曹操出谋划策,在郭嘉去世,贾诩背曹,二荀离去后,董昭和毛玠、刘晔、陈群、辛毗、贾逵等人一起成为了曹操所信赖的第二代谋士。
董昭现任魏国御史大夫,掌握魏国监察大权,同时也负责对外情报汇总,他是曹植的坚定支持者,在曹植和曹丕争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次董昭出使汉国主要是来修补两国间因濡须口水战而造成的关系紧张,根本目的是来阻止汉军即将发动的合肥战役,目前汉军屯重兵于皖县,又在合肥眼皮底下的巢湖内扎下水寨,攻打合肥的野心已昭然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