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姐姐,说起来小妹来了晋城这么久,直到现在才拜见姐姐,实在是该死!”
“崔姑娘这是什么话,说起来袁媛还没谢过小姐呢。此次前往长安解救了舍弟袁沛,此等大恩,袁媛没齿难忘!”
“姐姐千万别这么说,大家都是帮助萧侯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驱逐外寇、整治内政,建立一个朗朗的乾坤。姐姐又何必如此客套。姐姐至今不肯喊英秀一声妹妹,可是嫌弃英秀?”
“啊?不,不!有你这样一个如此聪明果决的妹妹,实在是袁媛的高攀!”
“哎,我知道自从家父担任了晋州的相国之后,在许多政令上和逍遥谷有相悖之处,小妹已经劝说过家父了,他也答应在诸如“分田之术”等问题上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小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父亲大人又忙着打理家族上的事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小妹在一起。所以小妹是真心诚意的希望有像你这样一个姐姐,你可千万别因为崔氏家族和逍遥谷之间政见上的纠纷而嫌弃小妹啊!”
“妹妹千万别这么说,袁媛也是从小就没有父母在身边,还要肩负逍遥谷的各项事务,虽然有一个弟弟,但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子毕竟有许多事情不方便诉说,以后如果能和你做姐妹,袁媛真的是求之不得啊!
此外,逍遥谷和崔氏家族其实都是在为萧侯办事,彼此之间的分歧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袁媛又怎么会为此而怪罪妹妹呢?”
“姐姐能够如此想,妹妹也就放心了。在这里妹妹想请求姐姐一件事情。”
“妹妹请讲!”
“现在太平军四面受敌,为今之计应该全力经营西北,然后坐观天下大势,伺机而动。所以虎牢关之兵必须要撤。更何况如今朝廷也下了旨意,如果不撤的话,就会变成了违抗圣旨,陷太平军于极其不利的处境。还望姐姐成全,同意撤兵!到时候安平所有的事务均由姐姐做主,如果还不行的话,小妹愿意说服家父让出晋州相国之职!”
“妹妹怎么说这番话,袁媛岂是为了权位之争?只是虎牢关的百姓好不容易才过上了有田有粮的好ri子,如今轻易舍弃他们而去,又怎能不令他们失望?恐怕即使是为萧侯的声誉考虑,也应该慎重行事吧。”
“姐姐此言差矣,虎牢关不过是弹丸之地,绝不可能长久的支持太平军,能因此获得好处的百姓也是十分有限,只有这个大西北,红河热土、八百秦川,才是开创基业的好所在。而且萧侯也并没有放弃虎牢关的百姓啊,姐姐这些ri子也应该可以看到了,西北目前正在百废待兴、处于一片建设热chao之中,缺乏的恰恰是人力,所以凡是愿意来晋州的百姓,萧侯是非常欢迎的,治国器将军撤出的时候,自然可以把他们一起带走。再说了,就算是有些百姓乡土情深,不愿离去,也毕竟是生活在神州,生活在大夏帝国的统治之下,何来抛弃二字?”
“既然如此,想必萧侯早有决定,崔姑娘又何必来求袁媛呢?”
“小妹与萧侯的联姻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其实全太平军的将士都知道,对萧侯影响最大的还是姐姐你啊!当初萧侯为了不让姐姐怨他不顾百姓生死,竟然放弃了虎牢关的坚城险关,亲临矢石之险,喋血沙场,掩护百姓入城;今ri在虎牢关的问题上,更是关照军师和小妹,如果姐姐不同意的话,无论如何也不可以做撤兵之举。所以,为了萧侯,为了太平军的明天,为了天下黎民的安顿,小妹在这里跪下求姐姐了!”
“妹妹何须如此,我……我答应就是!”
……
我对于萧元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
袁媛在前往虎牢关的路上,坐在马车里呆呆的想道临行前和崔英秀的对话。
就在萧元离开晋城讨伐盗匪的时候,袁媛在崔英秀的劝说之下,终于答应了同意撤兵虎牢关,并且亲自前往虎牢关,帮助治国器处理撤兵事宜。
也许,萧元真正在意的是自己对于治国器的影响,以及治国器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应吧?
袁媛有些苦涩的想道。
这些ri子以来,她对于帮助萧元这件事情一直都感到有些左右为难。一方面,萧元确实是一个实干家,他兼容并蓄、广开言路,吸纳了各方的意见,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治下的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比起在大夏帝国其他地方的百姓而言,实在是幸福的很多。
另一方面,她也越来越感觉到萧元的野心和城府令人害怕。这些百姓在得到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预售了他们的一切。袁媛隐隐的感觉到,萧元迟早有一天,会把战争扩展到整个大陆,这不仅仅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应该还出于对梦想的追求。到时候,那些百姓无论是为了保卫他们已有的利益,还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荣誉,他们都无可避免地登上了太平军这辆战车,再也无法跳下来。
此外,她发觉萧元其实并不是很愿意实行逍遥谷的那一套王者之道,他对于士林的轻视和纯粹利用的态度,使得袁媛感到心寒。萧元有着他自己的一套治国之术、统御之术,逐渐羽翼渐丰的他越来越不需要别人来指点,只需要别人来服从。如今的逍遥谷更多的恐怕是为了体现萧元的礼贤下士和制衡ri渐加重影响的崔氏家族而存在的吧?
“谷主,虎牢关到了!”
车夫的话打断了袁媛的思绪。
袁媛看了看车外的景se,终于到虎牢关了。
这座名城依旧威严的矗立在阳光之下,虽然饱受了百年的风霜,但始终还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坚韧,那么的肃然。
如果当初没有遇到萧元的话,现在自己又会怎样呢?
袁媛禁不住想起了这个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