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小说 > 重生之春秋战国 > 第381章 白虎学宫

第381章 白虎学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武虽然在笑,但实际上是敲打杨子璐。杨子璐当初带着姜雪到营地中,怎么可能瞒得过吃盐比杨子璐吃米还多的孙武呢?以孙武的智慧,三言两语就从莽高他们口中套出了他们所知道的信息,再加上杨子璐也没有心思隐瞒孙武,孙武没有多长时间就知道了姜雪的身份和杨子璐救姜雪的来龙去脉。

这让孙武颇为有些恨铁不成钢,好好敲打了杨子璐几次,让杨子璐别沉迷女色。为此孙武用了妲己、褒姒来到劝谏杨子璐,现在又来敲打杨子璐。

杨子璐能够怎么说?谁叫自己名声本来就不怎么样,现在还让孙武看到了那事情,这真是黄泥落入裤裆中,不是屎都成了屎。

杨子璐不敢反驳,唯有给驭手打了个眼色,让驭手加快速度。驭手领悟了,一鞭拉车的骏马,骏马小步跑,带着杨子璐他们来到了山下。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座府邸坐落着,孙武一看禁不住怔住了。

杨子璐见孙武这个样子,心中立刻松了口气,看来这次马屁没有拍错了。“师傅不错吧?弟子怕师傅思乡,特地让人严格按照师傅当初居住的地方修建的,就连木料都是同一种木料,树龄也差不多。唯一可惜的就是虽然经过特殊处理,但依旧可以从细节上看得出是新房屋。另外里面的家具都是从师傅家中运来的,摆设都是按照原来的方位,一点改变也没有!”

孙武不愧是兵圣,立刻知道杨子璐虽然是讨好自己,但肯定是有事求自己,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卖力。孙武斜了杨子璐一眼,问道:“说吧,又有什么事情想要老夫帮忙的?”

“师傅英明!”杨子璐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风帆,脸皮厚得很,立刻一个马屁送了过去。

孙武虽然淡泊名利,但杨子璐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又有多少人能够让一国之君拍马屁的?孙武心中也禁不住流露出几分得意,虽然很快就隐藏下来,但杨子璐是何等人啊?自然知道孙武‘中招’了,自己提出的那个要求,孙武应该不好意思拒绝了。

杨子璐仿佛看到喜羊羊中了圈套的大灰狼,笑的特别贼。“师傅肯定知道‘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这个道理了,所以弟子就想让有人和师傅你交流。决定修建一座专门传播兵家学术的学宫,让师傅你来当大祭酒,师傅你看怎么样?”

“看样子你找就算计好老夫了?”孙武捋着胡子,似笑非笑道。

“嘻嘻!”这问题不好回答,杨子璐唯有讪讪一笑的避过去。

孙武看了杨子璐一眼,摇了摇头说道:“好了,不过为了兵家学术传播,老夫需要最少一千名学生!否则子璐你可别让老夫当大祭酒!”

一千学生在现代也许算不来什么,在沿海城市,随便一座小学都有千人了。不过在当时却不是一件小事情,就拿孔夫子说吧,他有三千名弟子,已经被称之为春秋时期第一教育家了。

杨子璐听到这个条件,反倒松了一口气,爽快的应允下来。其实招收学生人数这事情上,就算孙武不开口,杨子璐也准备让学宫招募最少一千名学生了,要不然曰后怎么储备军事人才啊?怎么提高战斗力啊?

记得历史上德[***]队之所以那么厉害,还不就是基层军官得力。虽然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的军事理论有着较大的不同,但毫无疑问。基层军官军事素质高,对于军队战斗力依旧有着不少的提升。

第二天,杨子璐迫不及待的召开朝会,不等阚平田他们开口禀报事情,杨子璐已经张口让子路拨款二百万钱,在孙武居住的小山上修建学宫。学宫命名为白虎学宫,白虎掌兵,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得出学宫的姓质了。

杨子璐还宣布,自己和孙武一同担任白虎学宫的大祭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学宫会有两个大祭酒的,但汉国国君杨子璐担任一座学宫的大祭酒,就已经让白虎学宫名声大涨。

更别提,另外一个大祭酒是孙武,白虎学宫的建立,一时之间都盖过了孔夫子的稷下学宫。而招收学生更是容易,杨子璐直接从军中挑选一千人,再对外招收五百人。至于教授,杨子璐直接任用军中将领,好处自然不少了,这些将领都经过实战的。但缺点也不少,不少将领他们知道在战场上应该怎么做,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这还不算,如果再来一次汉国和其他大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晋国这些大诸侯国开战,那么白虎学宫的将领自然得回到军营中带兵,白虎学宫自然也基本瘫痪了。

杨子璐虽然也知道这些缺点,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当时兵法都讲究父传子,子传孙,不传授外人。这也很容易导致失传,再加上这些人都不愿意传授外人,杨子璐想找人来当教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只能够慢慢对外招收,反正短时间内汉国是不会发动对外战争的,短时间内这些缺点还能够容忍。

反倒是招收学生上出现了麻烦,倒不是没有人来,甭提杨子璐亲自钦点,汉国的地方官吏敢不推荐人来白虎学宫?官帽子还要不要啊?

而是不认识字,是的,不认识字,一千五百名学生当中,超过七诚仁都不认识字,如果计算上不认识汉字的人数更多。杨子璐唯有从稷下学宫抽调教授来给这些学生恶补知识,同时也让杨子璐动了制作字典的心。

于是世界第一部字典出现了,这本字典依旧是由孔子和一班弟子共同制作的。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