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小说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二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

第二百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从中原传来的情报,中正你先看一看吧。”刘备的表情平平淡淡,看不出一丝忧喜之色。

侍从将情报递于方绍,他拿到手里细细而看,心里便有了底子,喃喃笑道:“曹艹竟然答应了陈群献上的《九品中正制》,嗯,看来他是想得到中原士人的支持,急着称王呢。”

刘备道:“曹贼意图篡汉自立,这已是天下人尽皆知之事,他急于称王孤亦早有所料。不过孤所看重的,并非他称王之举,而是陈群给他献上的这个《九品中正制》呀。”

对于《九品中正制》,方绍也多有了解,对于其中的利弊,他也很清楚。只是他依稀记得,原本的历史中,这《九品中正制》是在曹艹死之后,曹丕为了篡汉称帝赢得士族的支持,所以才确立推行的。而曹艹提前实施此制,看来也是因为失却了凉州与陇西,迫使他急于稳固中原的统治,不得已而向士族们妥协。

不过,当着刘备的面,方绍不好未有铺垫便道出自己的意见,遂先问道:“但不知这《九品中正制》有何妙处,竟会让大王为之顾忌。”

刘备叹道:“此制若然推行,则天下贤能之士,皆有了进身为官之路,无论寒庶之才,必当蜂拥向曹艹手中,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曹艹在中原的统治必然更加稳固,则孤兴复汉室的大业又将难上加难矣。”

曹艹当年能击败何等强悍的袁绍,靠的便是手中贤能之士远胜于袁绍,而刘备一直以来屡败于曹艹,身边堪当重用的大才无多也是重要的原因。而当其蛰伏新野,广收人望,贤能之士渐附,到据有荆州,荆襄之士尽归麾下,再到攻取益州,人才达到鼎升,方才有实力与曹艹一较高下。

“血淋淋”的发展史,使刘备再清楚不过,手中人才的多寡,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成败。则以其之眼光,当然会为曹艹此时推出这《九品中正制》而心生畏惧。

“大王只说中了其一,却未说中其二呀。不错,曹艹此制,固然可能短时间能获得贤能之士,但绍观此制,其实根本只是曹艹为换取士家大族支持的一种短视的妥协而已。”

方绍开始徇序渐透,刘备忙道:“不知中正此话怎讲?”

方绍遂道:“大王请看,据这情报中所描述,此制选官中的最关键之处是为‘中正’,而中正之职,只能由士家大族之人担当。人都是自私的,这些大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会优先考虑从同阶中选取人才,久而久之,则势必会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到时朝野大权皆为士族所据,无有第二方势力能够制约,则皇权势必要被架空,甚至还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如此一来,曹艹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到时候只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而已。”

方绍这一席话,可谓是切中了《九品中正制》中的“阴谋”本质,只将刘备听得是心惊肉跳,暗忖:‘惭愧,惭愧啊,我本还打算效仿曹艹的做法,如今听中正这么一分析,此制甚为短视,若然用之,岂非等于种下了一个祸根,早晚必受其害呀。’

刘备遂道:“中正所言极是,看来曹艹确实是有些慌了阵脚,若不然的话,也不会做此短视的决策。只是,就算如中正所言,那这《九品中正制》的祸害,也要很久才能发挥出来,但就眼下而言,却不失为招揽人才,获得寒庶之士支持的良策,孤不能坐视人才尽为曹艹所得呀。”

方绍沉吟半晌,说道:“若想与曹艹争抢人才,那便大王便也必须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之制,与曹艹的《九品中正制》针锋相对才是。”

刘备知方绍一向不说无把握的话,今时既是提出建议,那便心中一定是有了主意,刘备便忙问道:“莫非中正已有什么好的用人之制不成?”

方绍淡淡而笑,“其实这套制度,绍早先已在参研,今时大王既然问到了,那绍正可献上。陈群献的叫《九品中正制》,那绍的这套制度,便叫做《科举制》。”

“《科举制》?”刘备的目光中涌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倒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头,中正不妨细说一下。”

方绍遂将那科举制度详说与了刘备,不过,他所说得这科举制,乃是隋文帝初开科举时的那套新兴之制,而非明清之末,梏棝百出,僵化不已的那套陈旧科举。

当年的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破大族士家对皇权严重架空,故而下诏开科举,广纳贤良。不过,当时的科考题目,不同于唐之后专重于文才,抑或是明清之际更为僵化的八股题。

隋之科考,有“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艹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可以看出,隋文帝择才的标准是丰富多样的,孝顺的人可用,有义气的人可用,刚烈正直的人可用,诗作得好的可用,懂兵法的人可用,甚至是力气大的人也可用。

很显然,这样多样化的用人标准,与后世那种僵化死板,压抑人姓自由,扼杀思想活力,唯统者治喜好的科考之制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