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数年前徐和叛乱后,郭嘉对待跟着徐和叛乱的益州豪族没有做到赶尽杀绝的地步,因此张白骑觉得他有底气向郭嘉乞降。
不管张白骑乞降是出于无奈还是自以为郭嘉会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郭嘉上一次对益州豪族从轻发落只是统治益州的策略,分化益州豪族内部而已,不存在优柔善待的想法,现在,张白骑丝毫没有让郭嘉从轻发落的资本。
当张白骑毅然决然地走上造反这条路时,他铤而走险的后果,就是与郭嘉彻底的决裂与对立。
过往一切功劳已经被抹杀。
郭嘉与张白骑是敌对,是彼此的敌人。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张白骑比我想象的要天真,他说反就反,说降就降,难道我杀的人不够还是对他太仁慈了?”
郭嘉冷笑不已。
曾经,他宽恕过张白骑一次,本以为张白骑能长点记姓,却没料到还真有死不悔改的蠢蛋。
秦宓默然,张白骑的确没什么可同情的,但郭嘉是不是给人印象太仁慈了?倒是真有一些。
益州太平无事的那些年,郭嘉几乎没有降下过怒火,在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对百姓,对官员,无论是政策还是待遇,都越发优厚,看上去,郭嘉就像是济世君主,他虽奉行以法治人,却在重罚之前都会派人复查案件,生怕冤枉或量刑过重。
说郭嘉心怀怜悯也好,心姓善良也罢,秦宓知道,如果旁人以为这样的君主不会杀人,不会有雷霆怒火,那就大错特错,郭嘉表面谦和,上善若水,实际上已经到了喜怒不形于色,最好的面具不是没有表情,而是始终保持微笑,他们这些官员时常也猜不透郭嘉的心思,猜不透就意味着不能完全洞悉郭嘉的想法,这样官员们做事就无法投其所好,只能本分规矩。
重剑无锋,郭嘉的锋芒早已收敛,但他不怒则已,一怒必定令八方颤动。
曹艹与袁绍激怒了郭嘉,曹艹几乎葬身关中,本是坐收渔利,却最终还是赔上了夏侯惇,袁绍二十万大军湮没关中,文丑鞠义客死他乡,就连刘表根本没有踏入益州半步,也被郭嘉逼得战战兢兢委曲求全,激怒郭嘉,就要付出代价。
张白骑是微不足道,却让郭嘉更加愤怒,没有什么是比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更让人心寒的了。
“回复张燕,张白骑三族老少,照杀不误!张白骑想要投降,就给他一个痛快,否则,就慢慢跟他耗,反正如今他是瓮中之鳖,逃不掉了。”
郭嘉不留情,张白骑造反那一刻,彼此就没有再讲情面的余地。
曹艹有一条极为残酷的军法。
要投降,趁早!
若大军围城,降者不赦!
这是震慑敌人的做法,却有那么几分道理。
孤城被围,几乎就已经是败亡的下场,这个时候投降,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求生本能,曹艹不赦免这个形势下的降兵,目的就是杀鸡儆猴,做给以后的敌人看。
千万,千万,不要让我的军队围住了你的城池!
否则,你投降我也不接受!
投降的机会,只存在胜负未分之时,若围城之后,胜券在握,被围困的人再想投降,对不起,晚了!
张白骑被围困在汉平县,十死无生,这个时候还想通过乞降来给子孙后代一条活路,简直异想天开,不是郭嘉不给他活路走,而是他自己硬要朝阎王殿去。
当郭嘉不接受张白骑乞降的消息传到汉平县外张燕大营后,张燕面无表情,迈步就朝外走去,打算将张白骑全家就地格杀。
邓芝挡在了张燕面前,道:“将军,不如诈张白骑,告知他主公接受他的乞降,但要他当面自刎,这样,汉平县眨眼可破。”
兵不厌诈,阴谋诡计用在战争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张燕却莫名一叹,摇头道:“给张白骑留些尊严吧。”
乞降已经是耻辱,如果再死的不明不白,张燕实在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