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嘉陵道:“不过三十万人的口粮,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虽然流民只是填饱肚子,需求没有正规士卒那么大,但这笔粮饷都足够十万大军一次远征了!我天策府与别的帝王不同,并非在上位者拍脑袋就能决定所有事情,要拿出这样大一笔政资,迟早也得给纠评台一个交代!”
杨仁等也听说过一些天策政权的体制,对这个体制设定的民本理念十分向往,暗暗点头,折从远却十分警惕,问道:“鲁相公这样说,莫非是要对我们提出什么交换的条件不成?却要让鲁相公知晓,我等虽有报国爱民之心,却毕竟是大唐臣子,就算为了赈济灾民,也万万干出不忠之事的。”
他言语中的大唐显然还是指后唐,这句话是摆明了立场,告诉鲁嘉陵自己不会因为要救灾民就背叛洛阳朝廷。
鲁嘉陵微笑道:“折将军过虑了,我们若提出什么交换条件那就不是帮忙,而是做买卖了——我们天策军岂能在民难之前干这等事情?在下提出此事,只是希望两家在这件事情上多加配合,一来体谅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二来也尽量减少我们军资的损耗。”
折从远才绷紧了的神经又放松了几分,道:“这个却是应有之义,只是不知道鲁相公要我们如何配合?”
鲁嘉陵道:“配合的方式主要有二点:一是希望灾民西行就食,缩短运粮的路程。二是希望能够将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做一些生产——组织他们进行生产,可以让他们身有所系,心有所注,既可以避免出现四处流窜的治安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粮食的损耗,这样便好过让他们单纯地仰待赈济。”
自灾民涌入秦北,不但对府州麟州的粮食负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治安上重大问题,因此鲁嘉陵一提此事折从远杨仁马上就感大有道理。不过折从远仍然十分谨慎,说道:“这两件事情倒也应该,只是鲁相公说西行就食,不知道要西行至何处?若是要到凉、兰去,恐怕我等不敢答应。至于组织生产,又要在哪里生产?府州麟州地皆有主,灾民的数量又不是几千几百,而是三十万人之巨!要他们就地屯田的话,只怕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鲁嘉陵笑道:“折将军能够体谅我们的难处,难道我们就不体谅折将军的难处了?让三十万人西行凉州,自然是行不通的,不过秦北地广人稀,三十万人说少不少,但在朔方、定难、府麟、敕勒川之间的三不管地带要找个能安置三十万人的地方,却也不是不行。至于生产之事,也不一定是要屯田。这一带的地形,其实更适合放牧打猎。晋北如今将有大事发生,所以洛阳方面才顾及不到别处,但等中原事定,这三十万人还是要回去的。组织他们生产并非要他们落地生根,乃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之谋。因此与其屯田,不如组织他们放牧、游猎。据我所知,晋北不是柔弱之乡,灾民大多出自边地,与漠南相近,家中多有养马养羊的,其民不但负重力很强,而且对畜牧打猎也不陌生,只要稍加组织,放牧游猎应该都没问题。”
折从远道:“秦北地方,确实还有不少可以安置灾民的地方,不过这些地方之所以荒芜并非全无因水土问题,而是面临两大边患!”
鲁嘉陵接口道:“外有契丹,内有党项?”
折从远道:“不错!党项人虽表面臣服于朝廷,实际上胡性难改,经常放纵劫掠,与盗贼无异,至于契丹,他们从敕勒川渡过黄河,更是数日就可以逼近,朔方若不是张希崇张令公的经营,这几年只怕早就胡化了。府州、麟州是靠着碉堡林立这才勉强扛住,至于其它地方,大部分纵然可以垦殖,却少村落,就是因为胡马左近难以安生。”
鲁嘉陵道:“但若我天策军能够保证契丹一年之内大军不会渡过黄河,保证党项在此期间不敢乱来,则折将军以为此事是否行得?”
折从远看看折嗣伦——他有这个动作显然心里的答案已经是肯定的了,折嗣伦道:“晋北或将有事,契丹大军多半不会进入朔方、府麟之间,至于党项,老朽也信天策军能够令李彝殷不敢乱来。不过大军可保没有,小股胡马强盗,却难断绝。在这秦北荒地,三十万人还是难以安生。”
鲁嘉陵听到这里猛地放生冷笑起来,哈哈哈,嘿嘿嘿,笑个不断,笑得折从远忙问:“鲁相公,你笑什么?家父的话有什么好笑?”
“好笑,自然好笑!”鲁嘉陵道:“我素闻晋北民风彪悍,孩童能骑马,妇女敢拿刀,如今有三十万之众,居然却害怕小股的胡马强盗?我天策军前身为大唐安西唐军,起自西疆,人数不过数万,带甲不过数千,却能横行万里,虎吞胡汉!而今晋北有三十万人之众,却害怕什么区区的小股强盗、胡马——老令公,你当这三十万人是人,还是羊?”
折嗣伦等听得心中凛然,一时语哑。
鲁嘉陵又道:“自古汉家从来不缺英雄好汉!缺的只是振作民气的体制!若将这三十万人组织起来,激发他们的血性,训练他们的武艺,别说小股的胡马,假以时日,就是北扫契丹、南定党项亦复可为!汉家有众三十万,天下何处去不得!老令公,你视这三十万人如婴儿般照看,是爱他们,可是你将他们放到如此柔弱不能自振的处境,却是害了他们!”
听到这里折从远杨仁都忍不住热血暗沸,折嗣伦更是第二次站了起来,这次却是对鲁嘉陵很敬重地行了一礼,道:“鲁相公说的对,老朽错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