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小说 > 新世界1620 > 第五十七章 孵化雄鸡

第五十七章 孵化雄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世界战争史上,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变革,都会捧起一个传世的君王或帝国,同时,也会让不思进取的淘汰者埋入历史尘埃。

公元前四世纪,来自巴尔干半岛偏远山区的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以他独有的马其顿大方阵横扫欧亚,成为第一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于此同时,完成国家改革的东方秦国,也大步踏上了统一之路。

若干年后,虚心接受希腊文明的罗马帝国,以他们气势磅礴、灵活机动的棋盘式步兵方阵将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内湖,成为世界顶级帝国之一。

罗马帝国覆没后的黑暗岁月,欧洲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倒退,但唯独战争机器还在不断演进。15世纪末开始,完成国家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用西班牙大帆船和西班牙大方阵开始问鼎世界一流帝国的宝座,欧洲各国争相效仿。曾几何时,欧洲的统帅们一度认为战争战术已经发展到了无可挑剔的阶段。

16世纪中叶,荷兰的独立浪潮开始撼动西班牙帝国的统治。鉴于火绳枪、大炮的普及,以及西班牙大方阵的迟钝,荷兰著名统帅莫里斯进行了大胆改良。趋于扁平化的莫里斯方阵作为西班牙大方阵的亲弟弟,已经在悄然削弱西班牙大方阵的地位,但能够理解透彻的人还为数不多。

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和依然固执坚持传统、坚信西班牙大方阵才是王道的哈布斯堡王朝相比,瑞典的古斯塔夫国王将火器部队的战术优势深入应用在莫里斯方阵中。进一步经过改进的瑞典军阵型更加扁平化,已经有了近代线列阵型的雏形,强调集中火力输出的同时,还能有效化解威胁越来越大的火炮杀伤力。但这种充分发挥re兵--器威力的战术阵型对部队的组织度和官兵纪律素质要求极高,一般的统帅根本玩不转。

而最终将西班牙大方阵最后的遮羞布扯掉的,则是发生在三十年战争后期的罗克鲁瓦战役。年轻的法国孔代亲王虚心地抄袭了瑞典古斯塔夫的战术,集火进攻西班牙大方阵,并最终摧毁了西班牙人引以为傲的陆军主力弗兰德军团。

在这个蝴蝶翅膀影响下的新世界,华美燧发枪和前膛加农炮的大规模输入,让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统帅们更快也更残酷地体会到了守旧的痛苦。

1643年6月下旬,在西属尼德兰重整了几乎半年的西班牙弗兰德军团,再次向法国巴黎进军,然后不出所料地和法军在罗克鲁瓦附近的森林沼泽地相遇。

弗兰德军团算是西班牙陆军中的王冠,此时德梅洛将军麾下总计有26000余人,其中包括10000名燧发枪兵以及32门大炮。法国方面则是年仅22岁的孔代亲王率领的22000人法军主力,其中燧发枪兵9000人,携带的大炮也比历史上多了一倍,达到24门,但清一色全是机动性更好的华美8磅野战炮。

罗克鲁瓦的地形实在不是一个适合几万人群殴的好地方,四周全是森林和沼泽,狭窄的战场几乎很难提供回旋余地。可以想象,失败的一方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但无论是西班牙的德梅洛将军,还是法国的孔代亲王,他们都选择了此地作为会战场所。

在德梅洛将军看来,弗兰德军团这次精锐尽出,在这个地形中全歼法军主力是上天的安排。而艺高人胆大的孔代亲王,更是将此地不利于西班牙大方阵作战的地形,当做了自己胜利的最大筹码。

7月2日,随着法军集中在右翼的大炮开火,这场可以和原本历史相媲美的罗克鲁瓦战役就正式开始了,虽然它的发生时间推迟了一个半月。

德梅洛将军东施效颦般将两个最精锐的、装备34A后装燧发枪的步兵营埋伏在了左翼一侧的树林里,结果被法军这一通集中火力的炮击打得落花流水,还没有开上一枪就宣告覆没。

和平摊兵力排开堂堂大阵的弗兰德军团相比,法军孔代亲王在自己的右翼几乎集中了麾下部队的所有精华,大炮、火枪和骑兵就对准了西班牙弗兰德军团的左翼猛攻,连续击破几层战线,迂回的骑兵甚至还摧毁和俘获了一部分西班牙大炮。匆忙从其他方向赶来的西班牙骑兵,也陆续被数倍于己的法军大炮用华美原装霰弹击溃。

当西班牙军团已经丧失战场机动性后,孔代亲王开始轻松惬意地命令大炮向中央屹立不摇的西班牙大方阵发射珍贵的高爆弹。厚重的西班牙大方阵在法军集中火力之下伤亡惨重,但精锐的弗兰德军团也用他们的实际表现证明着自己,硬生生地维持着阵型。

当夜幕降临之时,法军将所有的预备队都投入了右翼的突破口,形成了对西班牙弗兰德军团的包围势态,战场胜负已定。

随着德梅洛将军被法军发射的高爆榴弹击中阵亡,牢笼一样的地形让溃败的西班牙官兵遭到了无情的屠杀。是役,有超过8000名西班牙官兵阵亡,近万人被俘,许多杀红眼的法国火枪手甚至还向投降告饶的西班牙士兵开火。如果不是孔代亲王及时下令制止,恐怕罗克鲁瓦啥森林会成为西班牙官兵最大的一座集体坟场。

因循规蹈矩而无法发挥自己真正兵力和火力优势的西班牙弗兰德军团,就这样悲愤地走向了末日,纵横欧陆的西班牙军团最后一根最硬的脊梁骨就这样被敲断了。

罗克鲁瓦战役宣告西班牙大方阵的谢幕,更宣告法国开始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陆上强国。才登基不到两个月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他五岁这年就收获了第一个光环。

……

……

南特,位于法国临大西洋西岸的卢瓦尔河畔,距离出海口约50公里,历史上属于布列塔尼。在欧洲混乱的贵族领地延续历史中,一直到16世纪,布列塔尼都是完全独立或自治的公国,并随着欧洲争霸的浪潮起伏一直处于法国和英国两个大国的影响下,到了法国宗教战争之后,才算真正成为法国的领土。南特也由此逐渐发展成为法国西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大航海时代法国探险家前往海外殖民地的核心始发地之一。

著名的《南特敕令》,就是在1598年由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南特发布的,成为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宗教宽容的政令,南特由此得以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扬名,法国新教徒的解放之路也由此开启。

在17世纪20年代和华美建立贸易关系后,南特成为对华美商船授权开放的唯一一座法国本土贸易港。近二十年过去,随着华美主导的大西洋贸易高速发展,南特逐渐超过地中海的马赛,成为法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许多来自地中海和北欧的商品,都把南特当做了中转贸易港。

法国的矿产资源其实远比不了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和德意志地区,对华美的工业原料出口只有生铁、锡锭、钾盐石、石膏、硫磺等少量品种,此外就是羊毛和马匹的出口占了大头。但在法国,尤其是法国西部和西南部,却拥有欧洲最熟练的手工业技术工匠群体,酒类和手工艺奢侈品一向深受欧洲各国的青睐,也是欧洲少数几个能向华美出口高价值商品的国家。

比如蕾丝,就成为南特本地最拿的出手的商品之一。进入17世纪30年代后,因贸易繁荣以及数次新教徒暴*引发的人口避难涌入,大量的织工在南特落户,成为了法国蕾丝的主要产地。

心灵手巧的南特家庭妇女们,先是购买从华美进口的高档精制棉毛纱料,然后再在她们昏暗的地下室里,费精费力地用纯手工生产蕾丝,最后再通过当地布商转卖出口到华美。

具初略统计,每年华美商人都会在南特采购价值超过20万美元的法国蕾丝布料,以满足国内成衣或家居纺织用品制造商的需求,也养活了南特城内相当数量的平民家庭。光是一件常春藤高校女生冬季礼裙所消耗的法国蕾丝,就要让一位南特家庭主妇用上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来编织。

然而,真正让南特名声鹊起的,还是近几年兴起的非洲奴隶贸易。

在加勒比州和各海外领实行的《外籍劳务输入法案》,让奴隶的使用半公开合法化。最初几年还比较羞涩地通过葡萄牙或西班牙商人输入。到了近些年,吃够了甜头、嫌法案限制太多的华美加勒比州商人们,开始大量兴建“战俘劳教农场”,无论是南山海外领、南非总督区还是印度洋总督区,以战争为名捕获土著充当战俘劳役的行为开始泛滥。

几乎无成本的战俘劳动力压榨,让加勒比州的农产品出口极具竞争力。如今在加勒比州的马提尼克岛、多米尼克岛和圣卢西亚岛上,虽然没有正式的定居城镇,但却是加勒比州的农业经济重地。几乎所有的水稻、甘蔗、咖啡和印度靛蓝种植农场都由所谓的“马达加斯加战俘”负责耕种,而圣卢西亚岛南部的硫磺矿,则是清一色的南非黑人战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