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推荐期间,求收藏。 史载:1864年8月,在怀远一带发生了一起军事冲突。 据湘军称,一支约千人的八旗骑兵突然渡淮河南下,到一条小村庄强抢粮食,还残害百姓,恰好被当地巡视的一支湘军部队遇见。 湘军部队前去劝阻,但是八旗兵视若无睹,最后那支湘军忍无可忍,强行阻止。 结果那些八旗兵大骂狗奴才,对湘军大开杀戒,结果百人队的驻防湘军死伤惨重,仅有三人逃了出来。 那三人向上级汇报会,然后湘军大部队赶至那条村子,击溃了那些八旗兵部队,并且一路追击,杀到怀远城下。 结果怀远城开炮射击,湘军大败,折损了部分人马,然后退回淮河以南。 此事传播极广,皖中、皖南,以及江西的湘军和百姓,皆知晓此事,全部义愤填膺,认为满人可恨,竟然欺负汉人,言称要大肆报复。 曾国藩下令严禁议论此事,称已经命人上报朝廷,要求满人交出凶手,不日就会有所定夺,民愤才暂时压下。 …… 河南开封府,八旗大营之内,僧格林沁神色冷峻的看着曾国藩送来的书信。 “此事当真?”僧格林沁言语中透着冷意。 一旁的恒龄道:“绝无此事!末将已经命人询问过,怀远一带的旗兵根本就没有和湘军发生冲突,更没有湘军渡河到怀远城下,至于怀远城炮击湘军,更是子虚乌有。” “会不会其中有误会呢?”帐中一人道。 僧格林沁皱眉看去,说话之人是傅振邦,河南省的汉军首领,除了自己的八旗兵外,几乎所有的地方团练都听从他的号令,盛誉极隆。 僧格林沁对他相当信任,因为傅振邦向来不居功,虽然每战必胜,但是功劳任意他人领取,是个视功名如粪土之人。 “怀远城那边还不至于欺瞒于我,但是曾涤生已经送来书信,要我交出凶手,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僧格林沁道。 “将此事上报朝廷,相信不久之后,真相就会大白。”傅振邦道。 “好!就依你之言,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僧格林沁说完。 “诺!”傅振邦应道,然后退了出去。 看着傅振邦离去后,恒龄道:“此事恐怕不是误会,会不会是上次我们的试探,让曾涤生恼怒,借机挑事。” “如果只是宣泄不满还是轻的,如果他图谋不轨,那就真的麻烦了。”僧格林沁眉头皱得很深。 “不会吧?曾涤生有这样的胆量?湘军刚刚才惨败了两场,实力大损,曾涤生如此做不是明智之举。”恒龄道。 “但愿如此。”僧格林沁道。 …… 傅振邦并没有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出,而是赶往了河南巡抚张之万处。 张之万的书房中,听着傅振邦将今日之事道出来的张之万神色凝重,道:“曾涤生竟然送信要僧格林沁交出凶手?措辞还很严厉?” “没错!不然僧王不可能那么愤怒的,你没有看到他的眼神,就算面对捻匪之时,也很少如此狠厉。”傅振邦道 张之万对于傅振邦的话,并没有怀疑的,傅振邦出了名的懂得察言观色,任何人的眉目动静都不能逃脱他的双眼。 “会不会是之前僧王的举动让曾涤生有所怨愤?”张之万道。 “应该不会!曾涤生向来能忍,区区试探何足挂齿,这样是事情我们都能忍下来,他如何忍不得了!”傅振邦道。 “如果不是这样,你曾涤生看来是有大举动了,否则别说怀远之事未必为真,就算真是有那样的事情,曾涤生也不会将此事闹大的。”张之万道。 “没错!我就是这样认为,才来找巡抚大人你的,不过我们虽然和南方汉军互不同属,但是交情也算不错,曾涤生有所举动,为何连丝毫风声都不透露出来呢?”傅振邦道。 张之万也皱眉,觉得此事有古怪,因为虽然南北汉人之间,表面上有很深的隔阂,但是暗地里却互通款曲,毕竟在满人手下办事,汉人总是不轻松的,随时会惹来杀身之祸,要显现出自己的才能,也不能有太多的权势。 所以汉人之间,在满人面前,争端极其严重,分南北派系,分学说派系,分各大省份,总之显现出来的,就是互相攻伐,要证明汉人自身内斗极其严重,不会联手威胁满人,甘愿当满人的奴才。 否则,一旦有人表现出过大的野心,和让满人感到警惕的势力,那样那个汉人,以及团结在他身边之人,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全国各地的大小起义不断,各地团练兴起,天下纷乱,满清有失去其鹿的迹象,所以汉臣们的心思也活跃起来了,他们渐渐串联,其中以曾国藩一系最为鼎盛。 以曾国藩为首,左宗棠、刘长佑、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曾国荃、彭玉麟、杨岳斌等人,或是亲属,或者幕僚,或是故交,或是乡里,他们之间交情极深,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虽然各自依旧有争端,但是无可否认,他们已经拥有和满清抗衡的资本,而北地的汉人也差不多。 河南巡抚张之万、团练统领傅振邦、安徽团练统领袁甲三(此时已经死了)、山东巡抚阎铭敬等等,互相之间私交甚密,和南方汉臣也多有交往。 后世正是这些地方汉臣之间的暗中团结,才长期把持着全国各地地方督抚之位,掌握满清地方军政大权,架空满清中央统治,到了辛亥革命期间,这也成了各地军阀四起,割据一方的根源。 “难道他认为我们不会答应?那是何事呢?我们相交多年,难道还有什么不能相告的吗?”张之万道,偏头看向墙上的地图,上面插满了小旗,当他看到和州的“湘”字,和旁边江宁的“发”字时,哑然一笑道:“他不会是想投降发匪吧!” 但突然他笑声停止,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的!” 傅振邦被他的话吓了一跳,道:“的确不可能,他两个兄长死在发匪之手,怎么可能会投降发匪呢!” “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他们的死有可疑之处。”张之万道。 傅振邦神色一变,他很久以前的确如此说过,有一次他和僧格林沁言谈的时候,谈及曾国藩两个兄弟被发匪害死的时候,僧格林沁神色之间出现了一些极其轻微的异常的变化,仿佛是在嗤笑一样。 可能连僧格林沁自己都未必意识到那样轻微的神色变化,但是对此极其敏感的傅振邦却看得清清楚楚,心中疑惑之下,暗中调查了一下,发现其中似乎真有有些古怪之处的,例如都兴阿部迟迟不救援三河镇湘军,而当年在雨花台中,湘军和朝廷之间的信件往来十分密集,但是其中的消息他却查探不清。 不过这些都证明不了什么,傅振邦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曾和张之万提过一下而已,想不到张之万竟然会旧事重提,这是为何呢? “我们汉臣的艰辛,你也清楚,你我过的日子是如何的,各自心中有数,你我尚且受到猜忌,何况曾国藩。恐怕满人早就想着怎么对付他了,他忍隐这么多年,如今竟然有发难之象,虽然我们不知道内情,但此次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也做些准备吧。”张之万道。 傅振邦点点头,道:“也好!有备无患。” 随后傅振邦离去,而张之万也忙碌了起来。 …… 江西南昌,一辆马车缓缓驶入其中,径直向着巡抚衙门而去。 沈葆桢在厢房中,会见了一个人,赵烈文。 “赵军师,想不到你真的来了。”沈葆桢看着赵烈文,神色显得很淡然。 赵烈文点头道:“江西之内湘军的暗中调度,你应该很清楚了,相信也明白涤公的心思,赵某也不拐弯抹角了,你愿意和涤公一同行事吗?” “名教如何自处?”沈葆桢反问道。 “陛下答应过王氏兄弟,仍以名教为主。”赵烈文道。 “怪不得涤公会答应,也罢!此事非我所能阻止,你们便宜行事即可。”沈葆桢道。 “没有你相助,江西局势难以快速稳定,你难道想见到局势糜烂吗?就不为江西百姓着想?”赵烈文道。 沈葆桢沉默,道:“朝廷对我不薄。” “你何必还自欺欺人,连涤公都不能忍受朝廷之苛刻,何况我等乎?我们汉人的江山,也该是恢复的时候了!难道你当奴才久了,连血性都消失了吗?”赵烈文道。 沈葆桢再度沉默,良久才轻叹道;“不是我不愿尽忠,而是为世所逼啊!林公,恐怕我要让你失望了。” 赵烈文知道沈葆桢所言的林公是何人,是沈葆桢的舅舅兼岳父林则徐,他对沈葆桢影响很大。 “林公九泉之下有知,定然会赞同此事,岂会怪罪于你。”赵烈文道。 “但愿如此吧。”沈葆桢摇头轻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