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造燧火枪(一) 第二更奉上. 崔慕白随着宦官来到一处偏殿,却见殿中已经坐着相熟的三人,户部尚书杨子荣,工部尚书宋应星,刑部尚书马士英。 在还没有确立首辅人选之时,除了兵部的史可法和礼部的钱学谦不在之外,六部六个大佬已经有四个齐聚于此,难道皇上又有什么大动作。 崔慕白拱手与三人行礼,坐于马士英身边轻声问道:“士英兄,可知皇上招我等前来是为何事?” 马士英摇摇头道:“为兄也是前脚刚到。不过,西蜀初定,今年丰收,为兄私下认为皇上当为李自成与满洲人之事忧心。” 崔慕白点头道:“士英兄分析有理。只是大明政局初定,如是大动兵戈,只怕不妥。” 马士英反对道:“慕白你对政事处理甚为在行,对大局却是缺乏整体观。我大明政局初定乃是事实,可是李自成的大顺朝更是捉襟见肘。更为可怕的是,满洲人在多尔衮的摄政下,发展极为迅速,又有那些叛徒为其出力,再………” 说到此处,一名宦官在门外大声喊道:“皇上驾到!” 马士英众人立即起身相迎:“臣等见过皇上。” “众卿家莫要多礼,朕此次请你们前来,乃是有要事商量。”崇祯大步行进殿中,后面跟前的是王承恩。 马士英拱手问道:“不知皇上有何事要吩咐呢?” 崇祯坐了下来道:“马卿,莫急。朕先让大家看一件物事。宋卿家,把朕的那些宝贝拿出来吧。” 宋应星乃是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汉子,魁梧的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衬上一套尚书官服,当真是神采奕奕、威仪不凡。只听他朗声道:“回皇上,那些宝贝已经带来,正由方以智拿着。还得皇上宣其进来。” 崇祯一挥手,一名小宦官尖声叫道:“宣方以智晋进。” 方以智立即快步而来,手捧三支长长的东西进来,正要行礼,崇祯道:“免礼了。快快将那宝贝现上来。” 方以智微微一欠身道:“谢皇上。”于是放下其中二支,缓缓解开的长形东西上面层层包裹着的布条。 任谁都看得出老工匠对这件东西很是重视。马士英与崔慕白对望一眼,这是何物竟然引得皇上如此焦急,不由睁大双眼,仔细瞧清这是何物。 包裹的布一层层解开,从中露出一支火枪来。 王承恩大吃一惊,连忙向前一步挡在崇祯身前。让侍卫检查了一下,见到火枪上没有装火绳弹药才放下心。 火枪?这就是皇上的宝贝?马士英一见这火枪心中便起了疑惑,难道皇上要扩充神机营?可这火枪也没什么出奇之处? 崇祯将马士英的疑惑神情,呵呵一笑道:“马爱卿,别瞧不起这火枪,它将让所有人惊悚!方以智你给大家解说一下。” 方以智一躬身道:“是,皇上。诸位大人可曾看出这支火枪与其他火枪有什么不同?想必除了宋大人外,诸位大人并不了解火枪。”微微一笑,将那火枪举起来道:“以前的火枪是火绳枪,发射之时需要点燃火绳,而且射击起来无比麻烦,因为装药时怕火绳将火yao点燃,每射击完一次还要将火绳灭了,装完弹药才能重新吹燃火绳。诸位大人再看下官手中这支火枪,对了这枪火枪皇上命名为燧火枪,这枪上没有夹持火绳的弯钩,板机上却连着一根撞针。这枪不用火绳,里面装有火石,只要装好弹药,扣动板机,铅弹就能发出去……与火绳枪相对比,燧火枪发身的时间快了一倍,而且威力不减。” “快了一倍?威力不减?”马士英惊叫道:“这样一来,岂不是不再惧怕大清的铁骑?用皇上发明的轮次排射,只要弹药充足,大清来多少人也要死多少人。皇上,这真是宝贝啊!” 崇祯对李长风那个家伙可是恨到入骨,竟然把如此好的东西留作私用。若不是用它来刺杀于朕,当真不知道大明竟然早已经有人将燧火枪发明出来。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些汉jian也不知道大明如此好的火枪。到时可用燧火枪给多尔衮一个大大的惊喜。 看得马士英一听完方以智的解释立即联系到战场上的作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难道成为百官之首,南明的首辅。是时候将他拉到首辅的位置了。崇祯当下道:“马卿家果然慧眼,一下子便洞悉其中秘奥。如果装备到大明军队当中,便不再怕大清的铁骑。只是这火枪造价甚高,又耗时甚久。宋卿家你们工部可有解决的方法?” 宋应星回道:“臣与工部众官员相议过,火枪构造精巧,共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报废,要先产出十支合格的撞针,光是报废的火枪差不多也要十支,这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报废的火枪更多。工部现在四千人,除去报废之数,一月能生产约二千五百枝火枪。” 崇祯边听边摇头,这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四千人一月才生产二千五百枝火枪,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无语。 方以智见得崇祯不满,立即解释道:“皇上请看这支燧火枪,它是如此的精巧,光滑的木头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发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套帽……每一样都打磨的如同艺术品,加上前面的枪管,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确实不能算慢。” 崇祯想到现代社会当中的流水线生产不由问道:“为什么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来,一人只负责一道,这样再组装起来就可以了。” 其实,流水线生产早在秦朝就开始使用。秦军纵横天下,将六国数倍于己的大军击败,除了秦军的骁勇善战,和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是分不开的,秦军连年作战,兵器的消耗远大于六国,人力却只要六国加起来的几分之一,以六百万人左右的国力支撑着百万大军的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发过愁,除了用流水线,别无办法。只是不知为何,这样的流水线生产在秦之后却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 把工序分开?宋应星与方以智听得一呆。 就连马士英、崔慕白和歌杨子荣都觉得皇帝简直异想天开。 宋应星苦笑道:“皇上,这,这怎么成。各个工匠的经验与手工皆有差异,若是将不同工匠生产的部件组装起来,报废率更高.臣恐怕一月也生产不了一千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