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节与郢都的很是不同的,郢都由于是帝都过年的气氛反而倒不是那么的传统,像之前熊氏通常是带着孩子们走个两三家亲戚间或是一些官员门生来拜访,大家也通常是以应酬为主的很少有这种传统的方式过年。 不过腊月二十这天,苏妍和小三房的桂林县主与陈方婉一道入族谱,这个仪式也不小,族中有声望者都被请来作个见证。家谱呢?往往也是一个大家族兴旺的象征,家谱越长证明宗族历史自然的源远流长,苏妍就不能看男性的族谱了,由于女子地位低下,只能作某氏配几子,苏妍看陈氏下面就只写了生育几子。 整个仪式显得十分庄重,如果某氏生育孩子有功又给家中老人守过孝,那么这女子是不能被休的。大户人家也不能随意休妻,因为要更改妻子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当然,苏妍被记入族谱之后,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地了。 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这习俗本只是在北方十分的流行或者说很普遍,不过渐渐的在一些地方也流行起来,例如说之前苏安洗三的时候就会请灶王爷。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苏妍倒是觉得这灶神颇似西游记里面的土地公公,都是掌管一方地界儿的。送灶,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姚老夫人带着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楚朝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之后就是贴春联,剪窗花。 苏妍剪窗花很是拿手,眼中满是跃跃欲试,不过孕妇在孕中是不能动剪子或者是刀子的,胡嬷嬷态度很是强硬,所以苏妍倒也就此作罢,只拿一双眼睛看着最好说话的海子青,海子青看小妻子眼巴巴的望着他,心下想答应又怕不吉利所幸拿了一本书去书房,苏妍气恼的朝着他的背影狠瞪了几眼,惹得胡嬷嬷晴雯麝月偷笑不已,这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胡嬷嬷也不是北方人倒也不是会剪窗花,不像苏妍那个时候是兴趣爱好,找的一个奴婢子亲自学的,胡嬷嬷只得找个家生子来这伺候着,正好让苏妍看着解解馋也好。请的是二等丫鬟叫云罗的,来小二房院子里来。 云罗一听说来二奶奶这儿,倒是高兴不已,云罗老娘是二房灶上的伺候人,她老娘虽是个家生子,见识倒也不小,说这二奶奶人好,家底厚,二爷又是宠爱。她老娘大约也算是分在二房了,所以云罗对二房很是热情。苏妍细声问道:“听说你本是在伺候婆母的,刚刚休息一会儿,不会累着你吧?” 云罗看着炕上坐着的二奶奶,笑起来如春风拂面煞是好看,连她是女人都受不了这般的笑容,更何况是这二爷。云罗随即笑道:“来为二奶奶做事本就是我的福分,怎么能说受累,您还是别折杀我了?”晴雯连忙掏出十几个大钱道:“奶奶赏给你买些零嘴儿吃?”云罗连连摆手道:“这怎地如此?奴婢不敢。”苏妍亲自把钱塞到她手上笑道:“快收下吧!我知道你老子娘也在我的小厨房里,你老子娘很是能干,你又是这么个心好的姑娘,我才赏你的,快收下吧!”说完便把这钱塞入云罗手中。 云罗看着递给自己钱的这双手,十分的小巧,柔嫩的不像话,身为女子真是羡慕这二奶奶。说罢,这云罗开始捡了起来,什么喜鹊登梅,福禄寿字,鱼跃龙门,龙腾虎兽,她居然还剪出一个小福娃,苏妍知道这是在讨好自己了,不过看她略剪一剪就出现这些,自己觉得自己的剪纸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了。 这云罗剪完之后,小萍端了一盆水道:“jiejie,快洗洗手吧?”因为这剪纸的红纸的染料粘在手上时间过长就不好洗掉,云罗倒是又谢过苏妍。胡嬷嬷拿过一小碟点心装在她荷包里道:“这是二奶奶赏给你的,你拿着回去吃。”云罗又重新谢过不提,谁不知道有一些点心还是二爷亲自去店里买的,能吃到就是福气呀。苏妍看她走了才笑道:“真是个手灵巧的姑娘!”麝月道:“她倒是和她老子娘一样都是明白人。”苏妍想她明白不明白的,她不知道。不过如果这丫头为她们这房做事,也是再好不过了。 苏妍看着这福娃娃突然想到这孔玉珍抱回来的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便问道:“大嫂家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胡嬷嬷道:“这孩子才刚一岁。还在吃奶呢?不过家里是没有奶娘的,也不好去找。这五夫人便说断奶算了,之前还哭过几天。老身之前去送东西,还听得到那孩子的哭声。不过这几天还稍微好一点儿了。说是磨得糊糊兑着一些汁在吃。这真是?” 古代还是有许多巨型婴儿的,有的孩子七八岁还在吃奶,真的是毫不夸张。苏妍也作忧愁状道:“这孩子虽说身份比以前好了一点,可是这是不是亲娘还是不同的吧?”胡嬷嬷道:“她亲娘也是因为这利给卖了她,她如今锦衣玉食也算不错了。何况大奶奶如今也正是用得着她呢?对她也不坏。”苏妍笑道:“大嫂子生个孩子便是她的功劳了。”胡嬷嬷笑着点了点头。谁知道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孔玉珍还会不会疼她,这孩子本来就是身份尴尬。怕是不好,只希望是个开朗的姑娘,豁达一些,便也就好了。 除夕也明除旧迎新,这除夕夜最重要的是吃年夜饭,据说是吃团圆饭的这一天连犯罪的官员也可以回家去吃年夜饭,可见大家对这个年夜饭的重视。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rou、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如今。 姚氏知道这姚老夫人爱热闹,便建议由大家这些妯娌年轻媳妇各包几个,众人自然得高兴的包起来。苏妍因为那时候据说嫁给海子青,她娘熊氏便找了北方的厨子来专门教授她各种面食的做法,这饺子便是最基本的了,这擀饺子皮也是有讲究的例如说中间厚边缘就薄一点,面也要和的刚好才行。 姚氏看桂林县主手忙脚乱的,便要个丫鬟过去帮忙。孔玉珍倒是想包也包不好,只得发挥她的功力与众人聊天。姚氏看苏妍包的很是小巧好看,手脚十分利落,不禁奇道:“这二侄媳妇倒是包的又快又好?”众人皆看着苏妍手中的饺子,面皮刚到手,舀点rou馅,便直接迅速的包了起来,比她们这些北方出身的人倒是好像还熟练一些。苏妍笑道:“我打小就喜欢厨艺,也喜欢吃饺子,又是会经常做给家中父母吃。”姚氏笑道:“包的也好看,冬郎媳妇真是个能人。”苏妍不置可否,这姚氏说话向来如此,十分夸张,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呸呸,过年不能说死。 桂林县主看别人夸苏妍,也笑道:“我二嫂子在闺中就是我们郢都城里有名的闺秀,姑母教的十分好。”苏妍弯了弯嘴角对着这桂林县主道:“我以为你是夸我,原来是夸我娘,还拐着弯子,这我可要说给我娘听呀?”桂林县主也笑嘻嘻的说了几句,姚老夫人看气氛这么活跃自然也是高兴,她也愿意与这些小辈说话,姚老夫人道:“我们家之前在郢都的时候,好像大家都是拜访友人上司居多,倒是不如我们北方年味十分浓。” 孔玉珍连忙笑着答道:“正是呢?所以说大家都愿意回老家过年呢?也让您热闹热闹不是?”姚老夫人看今天过年,倒也对孔玉珍和蔼起来笑道:“你说的是。”海姑姑也很聪明,话虽不多,但是让人熨帖,不像姚氏颇有些逢迎拍马的感觉在内。 众人忙活完,各自净了手。才按次序坐好,女眷一共是十几个,一齐坐好。男人们的桌子则摆在女人们的旁边。苏妍暗中跟海子青道:“捏的小一点的饺子是我做的,别忘了多吃点。”海子青笑着点了点头。站在孔玉珍身边伺候的红袖看着两人的互动,低下头垂下眼睑掩饰这自己愤恨的心情。 年夜饭也是十分的丰盛。先上的冷盘蜜汁淮山药,芥末羊羔。蒜泥黄瓜,酸辣莲花白五香卤鸭块酱牛rou,卤水凤爪,热菜又有红焖牛蹄筋,、姜芽炒鸡片,、砂锅鱼头,葱熘羊里脊。、蚝油生菜,蒜泥豆角等等,一个桌子都摆不下,只得等众人吃完一盘时则换另一盘菜。苏妍不敢多吃,有些东西十分忌口,吃了对胎儿不好。这年夜饭可不像平时吃饭,食不言寝不语的,大家都可以讲话谈天论地,据说这年夜饭最少也要吃两三个时辰,苏妍一会儿夹个一筷子吃便已足够。 只听得那边有人叫了一下。大家不由都看向他,原来是海子良姚氏独子,吃饺子时吃了一颗铜钱出来,众人一听原来是这样。姚氏也由不得喜的很,二夫人章氏笑着恭喜姚氏道:“怕是咱们良哥儿有个好前程了。”众所周知这良哥儿明年可能要去考举人,姚氏一听这话便喜起来,口上谦虚道并不是这么回事,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并不是这样的,看她笑的都开了花。 海老爷又带着众人给老太爷敬酒,苏妍这桌的女眷们也纷纷站起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些吉祥话,只把这海老太爷高兴的连喝几杯才作罢。。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海老太爷也学着苏轼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倒引得众人又沉思起来,海老太爷笑道:“你们快喝你们的,人总有年纪大的一天,何须自苦,人生得意须尽欢?”说的小辈们又重新喝起来。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姚老夫人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吃柿饼吃杏仁,吃长生果,吃年糕。 众人乐趣十分高涨,苏妍与海子青坐在一起,苏妍有点要睡觉却又不肯睡觉要守岁,因此两人和其他人坐在一起,苏妍笑道:“待会儿要放炮竹吧”海子青笑着点了点头道:“今儿回去,多睡会儿,明天起来收拾些东西。”苏妍问道:“大年初五就走吗?路上冰还没化吧?”海子青笑道:“我们走的是官道,怕什么。官道上来往的人多,自然这路上的积雪也融化的快一点。”而另一边的孔玉珍已经开始了许愿,愿她这来年生个儿子。众人可谓是各有遐想。 四娘子赖在姚老夫人那儿,而另外一边坐着姚老夫人的外孙女儿齐雅竹,齐雅竹是个天生的福相,身材很是圆润丰腴,不过人倒是不臃肿,很有些大家闺秀的范儿。姚老夫人笑着对她们两道:“你二人这过一年就大一年,可要更加懂事了。” 四娘子挽着姚老夫人手臂笑道:“祖母,我可最是懂事了,你说是不是?”姚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旁边的齐雅竹知道这四娘子是家中最受宠的,大房的嫡女,自然是不同,如今自己一家住在外祖家里,寄人篱下,自然不能不让主人不高兴,也连忙夸道:“四表姐出了名的钟灵毓秀之人,外祖母倒是不用cao心。” 四娘子听了这话笑道:“雅竹meimei,我和你倒是处得来,不过还过几天我就要去郢都了,几时有空你和姑姑可要来看我呀?”齐雅竹也道:“我也觉得与jiejie甚是有缘,希望和jiejie再见。” 四娘子得意道:“好啊?正是呢?以后你来郢都,我跟你介绍好些小姐给你认识认识,她们都是些品貌才得十分出众的人,想我二哥老师家的女儿,工部侍郎家的梁小姐就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惜”齐雅竹疑惑问道:“可惜什么?” 四娘子突然停了嘴道:“可惜她爹爹仿佛要去山西任职?”齐雅竹这才笑道:“总是会有再见一天,四表姐还是不要过于伤心。”四娘子因为上次说这句话,惹得不仅二哥海子青对她比以前冷淡,她娘陈氏也训斥了她,倒是收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