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小说 > 重生云水间 > 第六十二章 改革(上)

第六十二章 改革(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顾雅妍反身抱住李氏,“娘亲,我会保护弟弟们的,还有jiejie,还有我自己,我们都会平安快乐的长大。”单纯的安慰李氏不用担心,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果能将她的注意力稍稍转移一下就好了,“娘亲,你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啊?”

“娘小时候啊……妍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可能是已经倾诉了大部分心事,情绪得到了释放,李氏显得很放松,宁静而随意。

“就是想知道嘛!娘亲给女儿说说!”

“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小时候,你外祖母让娘亲做什么,娘亲就做什么啊!”

“那这些事情里面有没有做起来娘亲觉得很轻松,很快乐的,嗯,就是不是一种任务,而感觉是一种享受的?”

“享受啊……女红吧,娘亲还记得自己亲手做成第一件内衫的时候,从来没有那么有成就感,很喜欢。后来,给你们姐弟几个做衣服,看着尺寸越来越大……你们的每件小衣服,娘亲现在还留着呢!”

女红啊,做多了伤眼睛,对颈椎也不好。“那除了这些,关于我们姐弟几个的,娘亲自己有没有什么很遗憾的事情?”

李氏想了一会儿,“好像就没有了。哦!娘亲记得小时候和你姨母一起,救过一只受伤的小狗,白白的,毛软软的,好不可爱,又很通人性,只可惜后来家里变故,让你外祖母送人了,还记得那时,娘哭了一个晚上,还和你外祖母生了几天的闷气呢!”李氏不好意思的笑笑。

……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天也是灰蒙蒙的,偶有阵阵凉风袭来,吹走了夏天的尾巴!顾雅妍和李氏相互依偎着,很舒服,有秋天特有的凉爽,但又是暖烘烘的,母女两人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顾雅妍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看着李氏那慈爱安详的睡颜,顾雅妍不禁想起了自己的mama,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顾雅妍看着mama每天即使忙碌,还是无微不至的要把自己照顾好,就傻里傻气的问mama,“mama,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

她还记得mama捏了捏她的鼻子,好笑道:“傻丫头!做mama的对自己的孩子好,那是天经地义啊!”

“可是,我觉得对不起mama,我对mama没有mama对我好!mama好划不来呀!”

“爱怎么能计较划不划算呢!你以后也对自己的孩子这么好就行了呀!”

是呀!母爱就是这样无私,然后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吧!

外边的雨好像下得更大了,噼里啪啦的落在木质的窗台廊檐之上,正如顾仲安此刻的心情,忐忑!以顾仲安先前的分析,乾光帝应该是比较倾向于支持这项盐税改革的措施的,毕竟这里面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滥发盐引。

乾光帝也和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享受着皇帝得天独厚的生杀予夺的大权,将盐引作为恩赐,以自己的喜好,赏赐给自己的亲信大臣和hou宫宠妃。这些权贵们肆意插队,使得那些花真金白银购买盐引,又上下打点的盐商们反而提不到现盐,大批的盐引也随即过期作废,使得盐商们大为不满。但凡能做上盐运买卖的,都是家底厚实的地方巨贾,和各个地方势力也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日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于江山社稷都是非常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当然,顾仲安是绝对不会主动提到这一点的,不过,对于这个忧患,顾仲安事先也想到了一套解决的办法,当然,牵扯也会更深,他只是先用那个盐运制度改革的方案投石问路,这个问题得皇帝自己提出来才行。

“将一些晒盐成本过高,零散的盐场出让给盐商,顾爱卿是如何想到这个主意的?”乾光帝已经下定决心好好整改盐务问题了,顾仲安的点子很妙,也很新巧。

在折子递上去的第四天,顾仲安终于接到了皇帝私下召见的通知,没想到一开始竟问的是这个。话说这个主意还是受到小女儿管理家务的启发。

那时,他们还在蜀中,刚刚搬到那个五进的大宅子里,原先的房主,儿子犯了事,急需银钱打点,可那是要判死刑的案子,哪那么容易,值钱的家当和田地已经卖的差不多,实在走投无路才要变卖祖宅,因为卖得急,价钱比寻常时候低了不少,房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先前的整理花园的家丁们留下来继续任用。

原房主自己甚是喜爱这些花草鱼虫,那后花园不仅面积很大,而且不乏各种奇花异草,那些打理花园的家丁和他也是几十年老主顾的交情。顾仲安一家都极为喜欢那宅子,本身花园也需打理,就同意了这要求。可他们一家搬来后,那些园丁们却很有些逆反的情绪,这他们也能理解,只是到了叫不动人,有时候还和他们原来的下人之间扯皮拉筋的,顾仲安就无法容忍了,可又不想失信于人。

小女儿便在这时出了个主意,那园丁主要有四户人家,只一家闹得最凶,有两家只是随着第一家起起哄,还有一家是默不作声的。小女儿将后花园分成两个区域,不拘于你种的花是卖给药房,花露铺子,还是什么的,每家承包一处,只需按月上缴库房一定的银子,其余赚的就是自家的了。

这在其他精打细算的大户人家也是有的,只是这法子新就新在,也不是按主子的喜好随意分配给哪家,而是小女儿先自己核算了一下大致的收益,说了个底价,当然是比能赚的银子少得多的了,然后再让每家在这个基础上报出自己可以上缴的银两,最高的两户人家就分得那两块地,而这两家之中较高的还有优先选择权。

这样,那几户人家自然是没工夫和主子家对着干了,先前的主子讲情义,他们是感激的,可这关系到自己一家老小饿肚子的事儿,他们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况且,不是这顾举人买了宅子,也会是别人家不是,终归是先前主子家,养的儿子不争气啊!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那默默无闻,一直埋头干活的人家选了最好的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