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俄罗斯帝国黑海舰队的前进基地,位于黑海北岸克里木半岛南端。以刻赤半岛为犄角,庇护着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克里木半岛是从是俄罗斯帝国南方的乌克兰行省境内向黑海突出的一个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时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
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从1854年英法与俄国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着城区,防御力量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战略合作国明明白白的告诉沙皇政府的行为,就是一个打脸的行为动作,是在告诉世人‘欧洲宪兵’已经不堪一击了吗?等于再说,斯拉夫人,你们修建在坚固的要塞堡垒,我们战略合作国也可以攻破的,等着吧!我来进攻了,你派大军守不守?
仿佛在说,前期谈判时的条件,你至今不回话,不承诺,那我来夺好了。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有多出名,看看下面的资料就知道了。
在世界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整个要塞的防御力量就是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物建造的,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一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亚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但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德军给起的别名。其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3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2个要塞,正东有5个联合要塞,即“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
在其重点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当时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
此外,在“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i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ii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3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5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白糖帽子阵地”、“北方鼻子阵地”、“废墟山”、“荆棘山”、“红色高地1、2、3”;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马克西姆-高尔基ii号”联装炮塔要塞。
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与纳粹侵略者展开的长达两年的防御战役,就可以看出俄国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家统治,什么样的思想去武装,这个民族上上下下的人对其领地有多么的看重,以及对于领土的贪婪程度有多么可怕了。
当然了,介绍了这么多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后世的重要信息,并不是说如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要塞有这么多的防御工事,本人只是想说历届沙皇政府和后来的苏联政府,对于克里木半岛有多么的看重,更想说俄罗斯人对于控制黑海海域的有多么重视,这种意识是我们中国人所不具备的,也是最欠缺的。
对比历史事件,直到现代的21世纪,我们才有了这种意识和拱卫国家海外疆域的决心和底气,是不是啊!三沙市和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国际争端,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些迹象吧!搁在以前,估计又是一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口号,给忽悠过去了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