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机将八人送达星球表面后就先返回了。铁翼等穿梭机返回后,马上联系上登陆队员,但三号星表面的干扰非常严重,联系中总夹杂着干扰声。佣兵团的通讯装置都是军用品,抗干扰能力远远超过民用级产品,现在联系起来居然还受到如此大的干扰,可见这个星球环境的恶劣。 通话中登陆人员仿佛非常累,声音断断续续。通讯器中传来呼啸的风声,还有他们的喘息声。孙翔为了任务做过功课,三号星常年刮着大风,地表含氧量只有地球平原含氧量的50%,连青藏高原都不如。普通人在野外是难以长期生存的,想象一下,一个人站着不动都会喘粗气,让他如何生活?也就是这些经过训练的强壮佣兵,才能在上面保持活动能力,但短短一个小时的走动,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了。 三号星的建筑都在地下,奎因给的电子地图不精确,又或是受到星球自身的干扰,所以穿梭机投放的地点附近并没有找到目标。现在这八名队员正两人为一组,对照着那张粗制滥造的地图向四周搜索。 从地表搜索地下建筑非常困难,飞船上的扫描又受到强干扰,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只能通过登陆人员的便携式的扫描仪近距离搜索,才有可能找到目标,众人只能在船舱内干等着。 终于,焦急等待中的佣兵们收到地面报告:“发现目标建筑,正和卖家进行接触。” 铁翼让他们随时报告,自己带着赛斯准备坐穿梭机去地面。 孙翔也想下去瞧瞧,连带着瑞克他们三人也嚷嚷着要下去见识一下,被闹得头痛的铁翼只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通讯器中很快传来接触成功的报告,登陆人员传达了卖家要求********的要求。 飞船上的三架穿梭机,立即将孙翔在内的二十四名佣兵送向地面。越接近地面,孙翔他们的座机颠簸得也越厉害,偶尔还夹杂着轻微的撞击声。孙翔看了看,其他人的脸色都还正常,即使身体最弱的瑞克,脸色也没变。看来他们不是心理过硬,就是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反而孙翔有些担心穿梭机的牢固程度,好在最终没有出问题,大家安全到达到了地面。 刚踏出舱门,孙翔就被大风夹杂着碎石吹地一晃。赶紧放下头盔上的面罩,但依然对突然变得稀薄的空气感到不适应。 费雷塔斯的人已经先到了,站在一旁等着铁翼佣兵团的人出来。克劳德捂着脸骂了一句:“该死的大风”,瑞克早放下了面罩,和他姐一样观察着四周。视线内都是灰蒙蒙的风尘,勉强能看出几百米距离。他们降落的地点是一块平地,地图中这里应该是个盆地,但风沙遮挡了视线,看不到远处的山脉。地面上都是细碎的泥石颗粒,而且干燥异常,连一根草都看不到。 不远处,有一个微微高出地面的石质人工结构,即使在如此平坦的土地上,也极易忽略它的存在。而此时已有十几个人站在它的前面,其中四人正是铁翼佣兵团先期登陆人员。一名壮汉走了过来,脸色冷淡地说道:“你们只能下去八人,多余人员在外面等着,哪几个人进去你们自己商量吧。”说完后也不理会众人,直接转身走了回去。 尽管大家对他的态度极不满意,但为了任务,只能委屈求全。两名团长商量下来,决定每队分别派遣三人,和两名手工者凑满八人,一起进去。铁翼和费雷塔斯都想跟进去,结果受到他们部下的一致反对。最后费雷塔斯派了那名瘦瘦的手工者和另两名身材魁梧的佣兵,铁翼这方就由孙翔带着另两名佣兵一起下去。本来铁翼是不想让孙翔下去的,但自己佣兵团只有孙翔懂技术,费雷塔斯既然派出了他那位长辈,他也就只能同意让孙翔去了。孙翔自己事先做好了准备,连瑞克他们的“背心”也穿在身上以防万一。 一行八人在对方冷漠的态度中进入了地下,带他们下去的就是那名语气冰冷的壮汉。地下空间比孙翔想象中要深得多,进入地下后才能体会到这里的规模有多大。这个地下世界,完全称得上是一座小城。宽阔的通道完全能比得上街道,通道两旁是一间间房屋,每过一段距离都有一根直径三米左右的圆柱顶着洞顶,正是这些圆柱支持着这里的空间,每根圆柱不知道通过什么技术,散发着光芒,将整个地下空间照的亮如白昼。 街道上行人比较少,而且大多数行人都是脸色不善拿着武器的大汉,也许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新面孔,比较引人注目,他们都驻足观察着孙翔一行人,但没一个过来搭话。 奎因的资料显示,卖家名字叫力诺,据说是这个地下城的管理者之一。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他获得了行星级的网络覆盖技术,并在网络上将这种技术进行拍卖,最后被奎因拍到了,所以才有这次任务。 力诺的住所是和地下空间一体的,它的屋顶就是洞顶,从内部看,非常高大宽敞。力诺本人看上去比较斯文,身高近两米,但是体型非常消瘦,说得不好听有点像竹竿。他的态度和手下完全不同,彬彬有礼,相互介绍的时候礼貌地一一和众人打招呼。 待众人坐定后,力诺率先将话题引入主题:“各位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网络覆盖技术。我们不说其它的了,这就是技术资料。”他两指捏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晶片晃了晃,然后从身边摸出一台方方正正的小型智脑,并将那个晶片插入智脑中,“你们现在就可以验证这个技术的真实性。”说着他一推智脑,让它从桌面滑向孙翔他们。 两名手工者马上接过智脑,开始研究里面的技术是否真实。这个过程中力诺并不着急,坐在自己座位上安静的地等待。两位专业人士边讨论边研究,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确定了这份技术资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