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竹园的看园人奇怪地打量我许久,半信半疑地问:“你要买竹做伞” “是,很爱这种古旧的伞,想自己做来试试。”这种伞并非一个普通小女子就可以轻易做得,他不疑心我才怪。 “我家的紫竹一向只卖给制伞世家,现在即使没有生意,也轻易不卖给寻常的人。”他见我气喘吁吁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看你特为这几枝竹走来,就卖你好了。但不可再转告他人来央购。我们不卖给不懂货的买家。” 这些号称世家的生意人真是规矩多。我连连点头保证,便跟着他去看竹林。 那片竹婀娜地矗立在山间,像藏在山里的一群仙女,我永远忘不了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身影和动听的沙沙声,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充塞我的一切感知。走在石板路上,偶有小溪绕着山石从石板下穿流而过,在石间迸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滴,靠近水源又得阳光暖照的竹已有新嫩的竹叶冒出头。 置身其间恍入仙境,只想生生世世于此终老。“呀!真美!在这里生活一定可以长生不老。”我惊叹道。见那看园人步履矫健走在前边,头上已是花白,不由地问他年纪,猜想怎么也过五十岁了。 谁知他答今年已七十六岁,我张口结舌。忽而顽皮地想,我怀里伞中裹着个四百年的鬼,依然年轻俊秀,可比他久远。蓦地断住思绪,不知是否已然被他偷察了去。 但,他没有作声。 “是这竹吗”我在心里轻轻地问他。 “是了,就是它!”他声音异样,原本无望的心愿已趋于达成,很激动吧 “一共六支,每支五十元。请交三百元整。”那老人将六支竹细细地捆扎,将竹枝劈下,又用绵软的布层层地裹紧,若不是有心人,谁也不知这是竹。 我从背包深入掏出几只红色信封点出钱来递过去,老人笑道:“你很喜欢这种伞,用压岁钱来买竹。” 我难为情地笑笑:“学生嘛,没有收入,若不是有压岁钱,就难办了。”说完又讨好地补充:“若不是您好心卖我,有钱也找不到它。” 又谢了谢,转身下山去,行不多远,老人追上来,将一纸百元钞塞进我的手里:“还要买很多零散物件,你小心花用吧。” 不知如何说好,感激地呆立当场:“多谢爷爷!” “快下山去。不知你手艺如何,但有心就能办成事啊。”老人挥挥手,兀自上山去。 辗转回到住处已是傍晚,虽夸口运动健将也累得筋疲力尽。我瘫倒在床上,手心已被磨出泡来。 柳华清坐在地上把竹枝取出细细地查看:“好竹!” “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伞虽小,但以当时那种手工制成一定工序繁琐。 “除去要准备其他部件,还需要有个地方薰制竹枝。”他很沮丧地垂下头,“我看到外面都是高楼林立,哪里还有那种大灶和不引人注意的所在” “呀!有一处!”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想到一处最佳的地方。“我有个朋友,家人出差去,现在只她自己在家,并且她家小院里有一个前人留下的灶,不知还能不能用。”连葳家的独门小院很久以前是个作坊,院子角落立了只大灶,虽闲置了不知多少年,但经过多位主人都不曾把它毁去,连家更是将它打扫干净,夏天时围坐它旁边纳凉。或许还可以用。 “你那个朋友……怕鬼。”我听了一愣,原来昨晚与连葳的电话被他听到。 “你放心啦,只要是看不见的东西她都不怕。”我拿起电话找连葳。 她听得我的计划,在那端大呼小叫:“啊!你要带他来我家太好了!不行不行!太可怕了!我要准备什么”她语无伦次地,我断定她在那边房里上窜下跳。 “你家那个大灶若还可以用,就准备些柴禾吧。”不等她反抗,我匆匆断线。“明晚我便回京。” “回京”柳华清对这个词似有疑问。 “对,回北京。你们的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至北京,在那里建造了紫禁城。”想到要带个来自明朝的鬼去看明朝的都城,不免很兴奋。“你到过都城吗那时候平民百姓不能进皇宫,现在可以了,我带你去看。” 他脸上露出温和笑容:“盈盈,遇到你,竟会有那么多我在生时从来不曾有过或想过的事,时隔这么多年,竟然有机会走进皇宫去。”他顿了顿,“你是个奇怪的女孩。” “奇怪吗现在人人如此,你遇到别人也许会更觉奇怪。不说啦,早些休息,明天买了其他东西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