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格林机关枪的实战应用。
现代,电力控制的格林(加特林)机关炮(枪)堪称大杀器,那为何在甲午战争中却没有广泛应用?又为何在一战、二战的战场上很少出现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呐,中国的满清政府穷,日本国力差,一对穷鬼打仗,格林连珠炮这种耗费巨大的东西,双方都用不起。淮军作为清军精锐有少量装备,结果是在朝鲜一股脑的送给日军好基友,掉过头来打得淮军和旗练军屁滚尿流。
就算日军缴获了格林机枪,也不能大量使用,子弹是有限的,口径跟其他枪支不同,底缘底火也不同,不可通用。加上格林机关枪实在沉重,对射手的操作要求很高,故而只能出现于要点防御,而很少在进攻战斗中出现。
实际上,是格林机枪本身的技术瓶颈限制了它的运用。
作为重机枪火力,在未来的一战中发出了诸多运用战术,这些战术无一能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转用到格林机枪上。这句话,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格林机枪火线高,格林机枪难以设置精确瞄准仪器,格林机枪对射手心理素质的要求很高,几乎就是面临山崩不变色的程度。试想,在一战炮兵不惜成本砸钢铁,砸搞爆炸药的战场上,谁能不变色,不心惊,不颤抖。手儿一抖,转轮速度快了,格林机枪卡壳了,排除卡壳故障最少需要三分钟时间,远超德造MG08马克沁重机枪的57秒。
两军对战,歇火三分钟,你死定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电液驱动技术在格林机枪上运用,它才正儿八经的登上战争舞台,成为大杀器。之前,实在是徒有响亮声名,罕见战场立功。
三,连发步枪的战斗射速。
网络上有数据称,1890年代的连发步枪能达到每分钟10发的战斗射速。如果是这般厉害的话,咱们《铁汉子》的猪脚完全可以让武毅军官兵们排成更疏散的散兵战斗线了。
事实上,那个数据纯属说笑。
战斗射速,不是指你拿起装满10发子弹的步枪扣扳机、拉枪栓装填,“啪啪啪啪啪......”打光子弹需要一分钟时间。即便如此,射手也基本做不到,为何?旋转式直动枪机在操作中要求上提旋转、旋转下压的动作必须有力到位,方能使枪机可靠地完成退壳、装填、闭锁的动作。短时间射击10发子弹,你兴许可以做到动作到位,10发过后又是10发呢?再10发呢?需知,甲午战争中敌我双方主要采用11毫米口径子弹,该子弹体积大、重量大,单兵战斗携带量在120发以下。就是120发子弹,你能保障以每分钟10发的速度发射?瞄准不?
正确提取战斗射速的方式是——100米靶,100发子弹,优等射手,在发发上靶的基础上计时打光100发子弹,平均到每分钟,1884年式毛瑟枪的历史最好成绩是7发。最好成绩啊!
因为1890年代的连发步枪战斗射速有限,又没有可靠的机枪使用,步兵们就只能依靠排枪射击提供足够的火力密度了。
故而,《铁汉子》在前一百章中,每场战斗都要写三个字——排子枪。没有排枪射击的1890年陆战描写是不真实的,绝对搞笑的。同样,在甲午战争中出现一大排格林机枪射击的场面,也是不真实而绝对搞笑的。
先谈谈以上问题,以后随时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