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抵是两个人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高楚山秉烛夜读,苏沁儿在旁红袖添香。 那也大抵是桃源镇上最美的一段佳话。 少年书生身着粗布衣,坐在廊下凝神看着手中书卷,偶有风吹来,夹杂着花瓣,落在书页上,一旁安静的靠着他肩膀,陪着他读书的少女,总会第一时间抬手捻起花瓣。 两人安安静静,没有一言一语,却已胜过人间无数。 奈何好景不长,苏父病倒了,很快花光了苏家为数不多的积蓄,为了给苏父看病,他们将唯一来源的小店卖了出去。 苏父绵延病榻迟迟不见好转,来的郎中早在半年前就劝苏沁儿和高楚山放弃,早点准备后事。郎中这言论,惹得一直儒雅的高楚山那日暴怒,拿着扫把将郎中赶出了家门。 高楚山寒窗苦读十年,就等那一年进京赶考,以他的才华,金榜题名丝毫不成问题,可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那一年的进京赶考,执意留下来陪苏沁儿照顾苏父。 高楚山守孝三年,已经错过了一次大考,好不容易等来的这一考,这一放弃,又要等三年,他毫无怨言,甚至他为了给苏父看病,在镇子的街尾摆了一张桌子,卖字为生。 虽然日子过的很清贫,但苏沁儿和高楚山却恩爱有加,苏父中途有过好转,但维持了没有两个月,在入秋的一日夜里,半夜起身,不小心撞到椅子,摔倒在地,彻底撒手人寰了。 先是高楚山守孝三年,之后是苏沁儿守孝三年,两人虽婚事已经定下,却一直未曾办喜事,此时的两个人早就过了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 很快来到了三年后,又是一年大考,苏沁儿没出丧期,留在了桃源镇,高楚山怀着满腹壮志奔赴京都赶考。 秋闱之后是春闱,春闱之后是殿试,高楚山那一走就是大半年,虽然相隔千里,但高楚山却很固定的没月都给苏沁儿写一封家书。 在第二年入夏时,苏沁儿收到了高楚山的信,那封信就一行字: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苏沁儿知道,这是高楚山给她的承诺,她也知道,高楚山千言万语只留这一句,是在告诉她,他记得他的承诺。 这次帮高楚山送信的人,是从京都过来的,将信递给苏沁儿的时候,说了句:“这是状元郎的信呦。” 原来,高楚山不只是金榜题名,还是状元郎。 苏沁儿当然为高楚山感到高兴,她每日都很开心,掰着手指等高楚山回来。 按照高楚山让人托回来的信,他最多一个月是可以到桃源镇的,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個月过去了……高楚山始终没出现在桃源镇。 镇上渐渐开始传起了闲话,有人说是高楚山高中状元,被皇帝赐了婚,娶了当朝的公主,有人说高楚山被丞相看着,纳入门下,娶了丞相家的大小姐……总而言之,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甚至有些人都说闲话到了苏沁儿的面前,跟她说别等了,如今的高楚山,她高攀不起,与其在这里傻乎乎的蹉跎岁月,不如嫁给隔壁街上刚死了老婆的王员外当续弦。 苏沁儿起先是不信的,她说高楚山不是那种人,高楚山要是叛她,早就在三年前那次能赴京赶考的时候就背叛她了,犯不着浪费三年的光阴。 大家看劝不动苏沁儿,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一根筋儿,也有人说她自欺欺人。 苏沁儿更多的是担心高楚山遭遇不测。 转眼间来到了第三个月,苏沁儿见高楚山还没回到桃源镇,她开始有些坐立不安,等不下去了。 此时的苏沁儿,丧期已过,这一生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的父亲去世了,另一个是当年状元郎高楚山,她纠结犹豫了一番,觉得自己与其在这里苦等,还不如去进京看个明白,高楚山失联这么久,是生是死,她都得要知道,哪怕就算是像街坊邻居传闲话说的那样,她也要亲眼看上一看。 她这么多年都赌给了高楚山,输也要输个明白。 更何况,她骨子里是相信高楚山的,她觉得高楚山是不会弃她的。 她这般想,就这般做了,她将桃源镇的东西全部变卖掉,就揣着银两进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