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仅愣了一下,便恍然大悟。
曹髦却还是一脸的茫然,他不解的问道:“士季这是何意?”
“方才不是还称赞王将军的战略吗?为何又要让朕给他下令,催促他进军呢?”
钟会笑了起来,“陛下,这不是给王将军看的,这是给吴国跟蜀国所看的。”
“王将军在襄阳多年,吴人对他极为了解,在他拿下江北之后,吴人定然会觉得他会停止进军,全力防守。”
“可倘若陛下下达了诏令,那就不同了,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都不会轻视这件事。”
“只是一道诏令,却可以拖延他们不少的时日,为了维持应对王将军进军的军队,他们的消耗都不会太少。”
“若是有机会,就不能让他们过的太舒服,要时不时让他们觉得有威胁才是。”
“过去臣曾提出了蜀急吴缓的战略,到了如今,吴国因为孙綝,内部矛盾大大缓解,新皇帝轻易的将他们凝聚在了一起,丢失了江北,更是让他们不敢轻易再内讧。”
“故而,如今该采用新的战略,我称之为,时急时缓。”
“陛下,当今拿下江北,就犹如以手遏蜀吴之咽喉,若是一直以急,恐失了力气,倘若一直以缓,又无威慑,时急时缓,最是致命”
钟会眯起了双眼,脸色甚是得意。
曹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心里却是忍不住想到,你这不是什么急缓战略,你这是在钓鱼战略啊,松开再收紧,一点点的拉扯,最后将鱼弄得再无力气,然后再迅速收钩。
“不愧是士季啊!就如士季所言!”
钟会在这段时日里非常的忙碌,国内的诸多事情都离不开他,决策时他要上场,战略他得提主意,做事还是他来出面。
可钟会却还是乐在其中的。
“士季啊,原先与你说的租种之事,你考虑的如何啊?”
曹髦又问起了耕地制度的事情。
钟会在参与决策之后,就去进行了考察,他先是去了工部,查看淮南的成果。
耕犁从直辕变成曲辕,就能将效率大大增加,这并非是什么难懂的技术,也不是什么需要太大成本的事情,零件虽然增加,但是对大魏这种官方组织耕地的制度来说,这不算是大事。
而翻车筒车之类的在农业上都是属于神器。
钟会此刻开口说道:“陛下,淮南的粮产确实因为新工具而提升,但是耕犁在改进之后,从短臂变成长臂,淮南多稻,倒是有利,只是在河北等地,百姓们多种麦粟,此物的成效只怕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其余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地区所能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过去未能普及,不只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普及,还是因为地方不适用此物的原因。”
曹髦点了点头,“士季说的有道理。”
钟会随即又说道:“但是,臣又找了鲁尚书,来询问这件事。”
“鲁尚书认为,陛下的想法是可行的,虽说明面上会导致税赋下降,但是当今屯田成本还在不断的增加,各地的屯田事一言难尽,每年他们都会上奏,光是农具的修护所用,就接近了购置同等农具所需的费用”
“鲁尚书觉得,若是能将公田租与原先的耕民,缩减屯田所需,又能使民勤勉,是能做到收支不受太大影响的。”
曹髦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大魏上下,藏污纳垢,屯田部门同样如此,别以为屯田部门里的都是邓艾这样的人,这个部门的收益可也不少,若是“有心经营”,那能谋取的利益简直比地方官员还要多,毕竟需要多少农具,需要多少种子,产出多少,基本都是他们说了算的。
而若是租给百姓,那屯田部门所能插手干预的地方就不多了,庙堂的成本下来后,对财政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太过庞大。
当然,影响肯定还是有影响的。
听到两人的谈话,陈骞有些懵,他并没有参与过内臣会议,对这件事是完全不知情的。
可他又不敢问。
钟会继续说道:“陛下,这也未必就不是好事,这件事对吴,蜀之臣或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若是他们的农户知道了情况”
“只怕前来我大魏的亡民会越来越多啊。”
曹髦说道:“那士季觉得,这件事该交予谁来操办呢?”
“鲁尚书可以。”
钟会很是干脆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