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濮杰就要伸手探进杯中酒水。
“慢!”余耀连忙制止,“且观察一会儿!”
“没事儿!你想想,既然暖出的酒能喝,那放上手更不要紧!”濮杰虽然这么应了余耀一句,但到底也没把手放进去。
杯口的热气其实不算多,丝丝缕缕地冒出来,观察杯中酒水,倒是没什么异常,只不过酒水表面的热气能更多一点儿。
两人观察了大约五分钟,发现热气并没有加剧,始终是一个淡淡的状态。
濮杰此时也没再问余耀,直接伸手进去探了探。
“有点儿温,不是很热,但绝对不是原来的温度!”濮杰甩了甩手上的酒水。
余耀一听,也不由伸手探了探。的确,酒水只是有些温乎,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暖酒了。
“这到底是什么材质啊?”濮杰挠了挠头。
“我觉得是天然的,不是什么合成材料,不过要想搞明白,怕是得送到专业权威机构检验。”余耀应道。
“这可不能送!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濮杰看了看余耀,“既然你断代是唐代的,而且还能暖酒,看来就应该是真的自暖杯!”
“只是这暖酒的速度似乎有点儿慢!”余耀说着,拿起了酒瓶,“这个江州大曲是39度吧?”
“对!”濮杰点头。
“39度······唐代可没有这么高度数的酒啊!”
的确,唐代的酒没有度数太高的,当时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再就是清酒(只有压榨,不经蒸馏)。
在唐代的诗文中出现的“烧酒”这个词儿,其实不是蒸馏工艺的白酒,指的是颜色发红的酒。
所以,唐代流行的酒,度数普遍比较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介绍过唐酒的主要几种加工制造方法,能推论出酒精含量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十五,有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和现在的啤酒也差不多。
濮杰一听余耀说的,“你的意思是?如果换成度数低的,说不定暖酒的速度会加快?这也能进一步验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自暖杯?”
“是这个想法。”
“行!收好,先去吃饭,顺带去买瓶米酒回来试试。”
两人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余耀又对濮杰说道,“如果你的货主和我的货主是一个人,那这个王奶奶家的老爷子,生前搜罗的有意思的好东西可不少啊!”
“从咱们接触的这几件来看,还真是。嗯,我再详细问问,连带还有什么要出手的东西。”
“而且,这位老爷子收集的东西,似乎都有点儿······怎么说呢,说稀奇古怪有点儿严重了,就这么个意思吧,都是挺有特色的小件。”
“这还没确定这酒杯的货主就是王奶奶的女儿呢!”濮杰接口道,“赶紧吃,吃完了咱们先回去拿米酒试杯再说!”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