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小说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礼可是有学问滴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礼可是有学问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崇祯皇帝却是突然间开口道:“左右人都在那里,跑不了他们。你先去走一趟漕运,看看现在这运河成了什么个样子。

还有,朕听闻民间有盐帮贩卖私盐,你去替朕看一看,到底是百姓自发贩来吃或者换些过日子的钱,还是已经成了气候,把持着盐路。”

崇祯皇帝穿越之后无聊啊,苦逼啊。

很多事儿,自己只需要动动嘴,剩下的自然有文武大臣们去办。

像自己亲自带兵跑到草原上砍人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以后也是越来越少。

无聊苦逼的人生让崇祯皇帝有了很多时间去怀念后世的电视剧。

比如在许显纯将要去山东找墨家诸人的时候,崇祯皇帝一是想起来《墨攻》,再就是想起来了一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的电视剧《李卫当官》。

那破电视剧是替建奴洗白的,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里面有一段剧情是李卫那个小混混弃官不做,混入盐帮的故事,其中好像就牵扯到了漕运。

至于螨清时期的盐帮漕帮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崇祯皇帝不知道,就算是知道,多半也得夸一声好。

但是现在盐帮和漕运在大明搞事情的话,那可就不能忍了。

如今正好借着机会想了起来,干脆让许显纯顺道一起看看。

许显纯躬身应是,又接着问道:“陛下,若是涉及到了各地的高官显贵?”

崇祯皇帝知道许显纯说的是什么。

高官显贵根本就不是许显纯关心的目标。

说白了,再高的官,被锦衣卫找上门的时候都得怂成孙子一般。

但是各地还有一些藩王。

比如周王,鲁王,德王,衡王,这四个家伙的封地可就是在山东和浙江一带。

若是其中牵扯到了这几位藩王,虽然说依着崇祯皇帝的性子,他们必然要倒霉,但是自己却不能直接处置。

崇祯皇帝却是嘿然冷笑一声道:“先记下来。等着墨家的事儿完了,就轮到他们了。”

自从发生了福王作死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就对大明的藩王们彻底的烦了起来。

如果不是前边还有个朱聿键表现的不错,崇祯皇帝简直就可以认为这些藩王们都是无可救药的猪了。

许显纯出宫之后,便点齐了人手直奔京师边上的通州而去。

大明朝的通州有两个,一南一北。

南边的是江苏通州,是运河南部终点,被称之为南通州。

北边的就是京城外的通州,从伪元末起通惠河开通,漕运大兴,建通州仓,在通惠河南岸修筑篱城,始有通州城的雏形。

等到大明洪武元年,又在伪元篱城的基础上重筑新城,就是大明的通州城。

增筑后的新城处于通惠河与北运河的交汇点:从通州到京城的水道是通惠河,由通州到天津的水道是北运河,通州成为南北漕运尾段上最后一个转运中心。

兴许是跟着崇祯皇帝时间久了,许显纯也喜欢上了微服这一套玩法,带着一众手下乔装打扮成行商的商人,一行人从通州乘船去往天津。

只是刚刚离开天津南下,连山东都还没有到,许显纯就变得很不开心了。

确实开心不起来。

为了看看漕运的真实情况,许显纯特意选择了乘坐漕帮的船南下。

由于许显纯一路上出手大方,给银子也痛快,所以得到的待遇也是相当的好——顿顿饭有鱼,都是河里的活鱼。

可以自由活动——在高大的船面上自由活动,不用一直呆在客舱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显纯才见识到了许多原本都不曾见识过的场面。

漕帮很牛逼,还有一些更牛逼的存在。唯一苦逼的就是普通的船只。

不管是漕帮的船,还是那些挂着某某府的船只,只管在运河之上航行就是了,至于百姓的船,乖乖的让道罢。

至于船不好走的地方,需要用人拉纤的地方,普通的船只需要交钱雇人拉纤。

但是漕帮和那些某某府的船只根本就没有一个交钱的。

借着靠岸修整的机会,许显纯便把手下的锦衣卫给派了出去。

一路南行,一路派,等到了扬州的时候,许显纯身边还跟着三四个锦衣卫千户百户什么的。

在扬州等了七八天之后,一路上派出去的人手才慢慢的聚齐。

等到几人都各自汇报完了之后,许显纯的脸也就越发的阴沉了。

过了好一会儿,许显纯才开口道:“扬州的盐帮,都去想办法摸摸他们的底,过两天咱们就去山东。”

最近苗头颇有些看涨的苗守陌被扔在了陕西充当崇祯皇帝的眼睛,朱刚又时刻跟在崇祯皇帝的身边,如今跟在身边的这些人,忠心倒是有,能力也够,但是却总是让人感觉缺了点儿什么。

在这种时候不愿意冒险的许显纯选择了最稳妥的法子,一路上的消息搜集的差不多之后,就先去把墨家的传人给弄进京城。

至于一路上的漕帮和盐枭什么的,只要把情况弄清楚就好了,剩下的等着皇帝陛下决断吧。

只是许显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扬州一地的私盐猖獗到了何种地步。

大明朝和前唐一样,都是盐铁官营。

但是,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

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大明也拿这个规律没招。

大明立国之初,在西北以外仍然有元军驻扎,威胁中原的安全,大明便在那一带驻军。

有驻军,就需要长年供给粮草,这成为大明财政的一大负担。

于是,大明朝的开国太祖洪武皇帝老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开中制,后来又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只要交足一定的银两,任何地区的商人都能够领取盐引进行贸易。

但是这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得先出钱才行!

原本能随便谁能弄到盐,对于盐贩子们来说是好事儿,但是这么一算,这事儿可就不让人那么开心了。

但是就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说的一样,既然要花钱才能弄到盐,那么想办法少花钱,或者干脆不花钱弄到盐岂不是更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