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次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其罪魁祸首就是千刀万剐都不解恨的当今执掌朝政的大宦官王振。
在大明正统十四年,朝庭针对蒙古瓦刺部落,在宣化府和大同府等地有开放的马市,瓦刺人可以用马匹和大明朝互通贸易,以换取大明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为了以极少的马匹换取大明朝更多的物资,以前瓦刺人每年都要向大宦官王振送上许多贡银,后来因为瓦刺换人管理两国的贸易,就没有按王振的老规矩给他上贡,因此王振就怀恨在心,暗地里派人寻找瓦刺人的过失,以图报复。
恰好此时也先派人进马两千,却谎称三千,以此换取更多的粮食布匹等物。王振手下知道此事后,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地把此事告诉了王振,于是王振下令把瓦刺的送来的贡马价格消减了一半,让瓦刺人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从此激怒了瓦刺人。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以为攻明时机成熟,以明廷刁难其贡使为由,倾全力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命脱脱不花可汗率东路攻辽东,阿刺知院率中路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另遣一员大将为西路,攻甘州(今甘肃张掖),而也先自己亲率精骑主力进攻大同(今日山西大同),在刀锋马快的瓦刺铁骑的进攻下,明军不堪一击,于是边关大同告急,当消息传到京师,朝廷上下无不为之震惊。
得知此消息唯有一个人高兴,他就是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太监、大贪官王振。他之所以高兴,是因为王振自幼有个愿望一直没能如愿,那就是当英雄。此时他已经身居高位,权威极重,成为大明建国以来最大的宦官,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也不为过,甚至许多事情英宗皇帝都要听他的。
要想做名垂千古的英雄,必须要有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最好就是战争,虽然战争有胜有败,但是根据当时大明朝所拥有军队的数量,是瓦刺军队的几十倍,我们以多胜少,灭了瓦刺应该不是问题,宦官王振非常自信的想到。
现在大宦官王振就想借助这次机会,借助大明朝的军队,来为自己扬名,因为他想自己亲自指挥这场战争。这样一旦获胜,那么作为指挥这场战争的指挥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民族英雄。
为了让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一呼百应,让百官都听从自己的指挥,所以他蛊惑挟持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以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为榜样,御驾亲征,以扬我皇威、军威、国威。
为了使这场战争取得胜利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在兵部尚书邝埜开始定的二十万大军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使出征的人数近五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