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自29军大刀队的大刀白刃战法,招式简单不花哨,但是其实用性却是无与伦比。在李子文的镜头里,两波黄色和两波草绿色的人流撞向一起,初始,左手的草绿色的人流显得有些慌乱,不少年轻的学兵因为紧张,忘记了使用大刀的要诀,他们没有先向上撩再顺势下劈,而是直接劈砍,这直接导致了自己的胸门洞开,被小鬼子长度明显占优的刺刀刺中,许多人只一个照面就被刺倒在地,不甘的失去了再次站起来的机会。
战场上的生死相搏,容不得半点犹豫和矫情。真正的战士,总是从血与火的考研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的学兵军要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军,牺牲是必不可免的。
一个接一个的战友,昔日的好兄弟倒在自己身边。他们的惨叫让年轻的学兵们很快就忘记了恐惧,仇恨在他们心中蔓延,其带来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变得坚强。战友接二连三的倒地并没有让后来者陷入混乱,当一个年轻的学兵一刀挑起刺向自己胸口的刺刀,顺势一个下劈将一个鬼子砍翻在地。他怒吼出声:“小鬼子!纳命来!”又一柄刺刀毒蛇一样向他刺了过来,他根本不避,再次将刀抡起,刺刀和宽厚的刀背相击,“嘡啷”一声,刺刀被磕开,刚刚砍杀一个鬼子的年轻学兵再接再厉,丝毫不手软的抡刀劈下,一颗龇着牙的鬼子人头飞起,颈项里血如泉涌。年轻的学兵一脚将还没来得及倒地的鬼子无头尸身踢倒,挥刀大呼:“兄弟们,杀啊!”
“杀!”一个、两个,适应了血与火的年轻学兵们从心底深处呐喊出声,逐渐汇成惊天动地的怒吼。仅仅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一度显得弱不禁风的草绿色人流变得厚实起来,而当面的黄色人流好像撞在了一堵墙上一样,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和年轻的学兵们相比,教导总队的官兵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霸气。在李子文的摄影机里,白色的刀光从始至终便没有停止过翻滚。其中,大概五人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其中有两个使红缨枪的,更是一路直进,在他们手下,根本没有一合之敌,乃至,强悍如日寇者,最后看见他们竟然是落荒而逃。
摄影机的镜头一转,一支三十人左右陷入黄色浪潮的小部队被凸显出来。这帮年轻的学兵冲得实在太快了,虽然,他们斩杀了不下于已方人数的敌人,但却也将自己陷入了险境。几百个鬼子,几百支闪着寒光的刺刀层层叠叠的围住他们,一个军衔是少佐的军官挥舞着指挥刀,叫嚣着。最靠里一层的鬼子叫嚣着扑了上去,刺刀指向年轻学兵们的心口。
二十几个学兵围成了一个圈子,里面是他们三个负伤的袍泽。外围的学兵人手一把大刀,刀口朝下,刀刃向着自己。他们一动不动,硝烟中静立如山。虽然隔得远,无法看清他们的神情、眼神,但是李子文有种感觉,此刻的他们,便如同古时那些以除暴安良为己任的大侠一样,带着一丝嘲讽面对着江湖宵小。
李子文却是高看他们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刻这被日军团团包围着的三十一个年轻学兵,其中大多数心里都紧张得要命。他们大多数人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有几个人还因为后怕而手脚发软,连刀都握不紧的样子。唯一真正做到不动如山的只有排长江雪晴。江雪晴开始也是紧张的,不过,在他接连砍倒两个鬼子,并且溅了一脸血之后,他脱变了,成长了。血是在砍杀第一个鬼子的时候溅到脸上的,他的教官不在这里,否则江雪晴肯定免不了挨骂。一刀磕开当面鬼子刺过来的枪刺之后,他顺势下劈,刀刃正好对着那小鬼子的脖颈,这种情况,只要轻轻的顺势一拖,那鬼子即使不掉头,也肯定会割开颈动脉而一命呜呼。直砍和带拖的区别,教官在教授的时候讲过多次。江雪晴却还是忘记了,他狠狠的砍了下去,结果虽然将那个鬼子当场放翻,刀却也嵌进了颈骨里,力道用老,竟然没能就势拔出来,而被那鬼子带倒了。猝不及防的倒在地上,这时,要是有鬼子过来捅他一刀,估计他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是幸运的,附近没有得闲的鬼子,他坐在地上,双手拔刀,刀出,血水喷洒,溅了他一脸。他心情的紧张时可想而知的,被鲜血迷住了眼睛,那种惊惧的感觉竟然让他大声叫了起来。叫着,血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那是一种咸腥的味道。鲜血入喉,他竟然不怎么紧张了,然后还有心思想起了岳武穆《满江红》里的那句名句——笑谈渴饮匈奴血。他爬起来,仰天长吼:“奶奶的,老子也喝人血了,倭寇的血!”有一个鬼子挺枪朝他刺了过来,这一次,他再也没有了半丝的紧张。奇怪的是,那鬼子迅捷的动作在他看来竟然变得缓慢起来。于是,很轻巧的拨开枪刺,顺势一刀,一颗龇牙咧嘴的大好头颅冲天而起——这一下,他算是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