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些辎重兵们穿着这么一身齐刷刷的在北京城里这么一站立刻就刷爆了不少的眼球,那些自诩见多识广的北京爷们立刻就被震呆了,这些南京来的军户竟然清一色的绿色服装,脚上穿着不知名的绿色的鞋子,这简直就是一身的绿啊。再看看站在杨来顺身后的那些军士,除了脚上穿的鞋子和头上带的头盔之外,跟那些青壮几乎没什么两样。
看到这里,不知道是谁开始喊出了绿皮军的绰号,很快绿皮军这个绰号便在集市里传开来,许多没事干的百姓都跑到集市来看难得一见的西洋景,一时间将整个集市都给围得水泄不通。
当天的购粮计划还是很顺利的,杨来顺一共采购了两千五百石的粮食和草料,另外还采购了两百多只肥猪,由于东西太多他们带来的大车装不完,杨来顺只能先带回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商家第二天送到军营去,忙碌了两天后,物资补充计划终于是完成了。
炎炎夏日,内城里会同北馆的头条胡同的一间小院子里,一名穿着淡青色便服,脚上蹬着一双厚底官靴,年约五十多岁,留着一缕胡须,面容安详的中年男子正坐在葡萄架下手持一本书正慢慢的看着,在他面前的石桌上还放着一壶香茗一个茶杯,看样子异常的悠闲。
就在这时,一名四十多岁,仆人打扮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恭敬的说道:“老爷,这是江宁卫指挥使杨大人派人送来的帖子,请您出城跟大军会和,准备跟随大军一同驰援辽东。”
这名中年人不是旁人,正是被罢官闲赋在家前些日子刚被起复的原辽东经略熊廷弼。
熊廷弼抬起了头伸了个懒腰哈哈笑了起来,他将手中的书本随手仍在了石桌上,“这个杨峰总算是等到了,希望他不要让本官失望才好,否则本官还真的要弹劾他一本。走……咱们会会这位杨大人!”说完,他站了起来朝着外面大步走去。
“老爷,您等等,咱们总得把东西收拾一下吧!”那名仆人有些急了,对着已经走到门口的熊廷弼喊了起来。
门外传来了熊廷弼的声音:“收拾什么啊,把咱们的官印和公文带上就好。缺什么东西咱们跟那位杨大人要就是了,想必这个面子他还是愿意给老夫的!对了,你告诉夫人一声,就说老夫来不及跟她道别了,有什么事给老夫写信就是。”
兴匆匆的熊廷弼只带着一名仆人和两匹战马轻装简从的来到了左安门外的军营旁,看着左安门外那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帐篷和一排排拒马以及挖好的壕沟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浮现除了一丝不解之色。
等到他们走到了营寨的门口后,看到手持火铳全身披甲笔直而又面容肃穆的站立在门口的两排军士,熊廷弼轻轻咦了一声,“这些军士倒是听精神的。”
熊廷弼虽然也是文官,但他身为辽东经略又在辽东打过仗,自然不是那些只会打嘴炮的文官可比,眼力也是很高的,一眼就看出眼前这些军士不但装备精良,而且很有可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
“这些军士看起来也是见过血的精锐,这个杨峰还真是挺会练兵的!”
对于大明境内卫所军的状况熊廷弼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虽然他之前也听说过杨峰的事迹,对于他剿灭倭寇甚至跟跟徐弘基的家丁干过仗的事情也很清楚,但是他对于江宁卫的战斗力还是有所保留的。在他看来江宁卫唯过的两场仗并不能体现出他们真正的实力。
毕竟江宁卫打的这两场仗里一场是跟倭寇打的,对于倭寇的战斗力许多人都表示怀疑,还有一场仗是跟南京的营兵打的,这就更加扯淡了,对于南京营兵的战斗力几乎所有在九边呆过的人都会下意识的鄙视他们,所以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熊廷弼对江宁卫军队战斗力的判断,不过今日一见熊廷弼又觉得自己先前的判断似乎有些过于武断了。
“站住,军营重地不许乱闯。若是无意中至此的请速速退去,若是为公事而来请出示公文或是官印!”当熊廷弼和仆人牵着马走到营门口时,一名军官拦住了他们。
熊廷弼打量了一下这名军官,二十五六岁左右,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站在他身后的军士也同样如此,显然平日里这些军士的营养很充足,这个发现让他对杨峰更加有些好奇起来。
他捋了捋胡须,对这名军官道:“本官乃辽东经略熊廷弼,现奉朝廷之命与尔等一同前往辽东,这是兵部的公文,这是老夫的官印,尔等可进行查验。”他说完后从腰间的袋子里取出官印和一份公文递给了这名军官。
军官接过官印和公文后仔细查验了一番,这才将手举起放到了耳沿,行了个奇怪的军礼:“原来是经略大人,杨大人先前有令,熊大人到来后请直接到中军大帐找他,请!”
随着这名军官的军礼,那些手持火铳肃立在一旁的军士们则是右手持枪,左手齐齐横至胸口行礼,一个个神情肃然。
熊廷弼也看到对方行的军礼,眼中露出一道精芒,但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哈哈一笑走进了军营……